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络问政需要制度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2-28 10:08:48  


 
  之所以说网络政治逐渐有了生命力,是因其逐渐有了清晰的角色、稳定的功能和进一步深化的可能。从过去几年中央及地方政府“与网友交流”的实践中不难看出,网络政治可以通过下面几条渠道发挥作用—— 

  网络意见可能进入两会议程。人们早就注意到,一些网友的意见有可能经过媒体的收集被带入两会会场,进而得到回应。当然,这些意见可能本来就是媒体所关注的,但网友的发言或者投票令媒体的提问可以冠上“网络民意”的头衔,此头衔目前极具合法性。比媒体提问更为有效的渠道、真正能够进入政治程序的方式是,网络言论通过论坛及其线下组织交与两会代表或委员,甚至直接成为议案提案;会场内的议案提案配合会场外的媒体言论,其主张就有可能影响权力机构。“肝胆相照”论坛去年就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就具体事件,网络可以成为一个调查民意、汇集民智的平台。只要政府有意,“民意”——虽然不那么科学准确但已是目前能够获得的最接近真实的“民意”,在网络背后时刻准备着。值得乐观的是,伴随网络舆论及其线下行动的展开,网络已经具有了虚拟社会组织的性质。这意味着,网络上呈现的“民意”,将有可能更深思熟虑、更有专业性和代表性;这同时也意味着,网络力量将越来越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反过来讲,政府主动找网友交流、征求网友意见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强。这点在地方政府那里可能更为明显——民主政治总是地方性的。广州市就垃圾处理问题征集网民意见,或者广东省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对网友集中反映的问题必须有交代,这些都证明网络力量已经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内,以一种高调合法的方式参与到地方政治中来。 

  网络政治还有一个听起来不太重要实际上也许很重要的功能:政府领导人通过接受网络问政,直接对民众做出承诺,这一承诺或许不足以约束政府行为,但在很大程度上抚慰了民意,加深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情感关系。 

  从目前状况看,网络政治的第三个功能可能仍然是主要的。人们当然希望,网络政治的前两个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人们当然还希望,网络政治具备更多功能,成为更有力量、更为制度化的民众参政形式。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