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借东亚运动会 壮香港威风

http://www.CRNTT.com   2009-12-05 09:00:56  


香港东亚运今天开幕,成为关注焦点。
  中评社香港12月5日讯/“东亚运的声势及比赛项目虽然不及奥运,但已为香港创造了以后继续举办国际大型运动会,以及藉运动会促进包括旅游业等发展的条件,令世界留下良好印象,这才是香港承办东亚运获得的最大好处。”《大公报》今天登出杜可风的文章“借东亚运壮香港威风”,提出上述期许。文章内容如下: 
 
  第五届东亚运的特点是项目多,参加运动员多,声势盖过以往历届,成为亚洲区乃至世界体坛一个焦点。选择维港作为水上舞台举行东亚运开幕式,不单吸引世界对东亚运的聚焦,更可扩而及至旅游、经贸活动,由此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同时对提高香港影响力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自从东亚运新闻中心启用之后,相关的新闻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尤其是亚洲地区更多更广泛。第五届东亚运的特点是项目多,参加运动员多,被形容为最具规模的东亚运动会,声势盖过以往历届,成为亚洲区乃至世界体坛一个焦点。香港作为主办城市,如何借助这届东亚运声势,把推销香港形象的工作做得更好,成为近日城中热门话题,而且藉维港精彩开幕式将东亚运推向高潮。

            声势压过以往各届

  香港电台用“体育的风采”形容第五届东亚运。的确,这一届以22个比赛项目的声势压过历届东亚运,首先引起亚洲区的注目,继而引起世界体坛的重视。对今届东亚运能否刷新更多项目的世界纪录也有颇高期望。参赛运动员超过2,200名,更是历届东亚运之冠,在参赛运动员众多的情况下,引发激烈竞争也成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下,创新、刷新项目纪录势将带出令人兴奋的结果。这是坊间对东亚运的期盼焦点。

  这一届东亚运之所以成为区内乃至世界体坛焦点,原因在于广州亚运举行在即,东亚运作为亚运前哨战,令非东亚国家及地区必然视此为一个评估本身竞争实力的最好机会,更何况今届东亚运展开的比赛项目及参赛运动员数量之多,获得的经验自然更多。 不论何种运动会,开幕式始终是一个焦点。东亚运开幕式在周末举行,势必引起轰动效应,且配合烟花表演和维港彩船巡游,掀起的第一个高潮已十分触目。维港不但是香港一个最精彩舞台,而且是香港的灵魂彩带,备受赞扬的维港夜色风光,早已成为世界一个焦点。选择维港作为水上舞台举行东亚运开幕式,不单吸引世界对东亚运的聚焦,更可扩而及至旅游、经贸活动,由此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同时对提高香港影响力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幕式之后,东亚运便进入了真正的拚搏阶段。除了中国代表队成为争冠夺标的焦点之外,另一个焦点是日本队。日本队这次派出的参赛运动员大出体育界估计之外,代表团由544位运动员组成,选手达到378名,人数竟超过了200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亚运会,除被视为日本极为重视这一届东亚运之外,更被认为日本刻意以此作为明年进入广州亚运的一个“试水温”动作。日本东亚运领队就直言这次高度重视参赛是为明年进军广州亚运打好基础,也视为伦敦奥运的练兵。评论认为,日本的目的在于了解亚洲体坛变化,达到阻击亚洲竞争力,以利在奥运比赛中抢占优势,获得更多成绩。

  中日争雄成为焦点 东亚运在香港举行,香港的最大得益是地利,不少运动员都表示,希望利用这种地利优势为香港创造更多奇迹。第四届澳门东亚运香港派出的运动员为166人,今届香港运动员达到380名,数量为两倍以上,看得出的确希望藉这次东亚运在本地举行而壮香港威风。这固然是值得支持的事。但是,作为主办城市,香港也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其一,尽东道主责任。不论参赛运动员还是市民,不论在隆重的开幕式还是九天的比赛过程中,都需要有主人翁的心态,做到积极参赛、热情待客、团结互助、拚搏共进。其二,参赛运动员首先要拒绝使用违禁药物。近年来不少大型国际赛事总会出现一些不顾声誉、后果的服用违禁药物情况,作为东道主,香港的运动员更需要珍惜这种身份,以身作则。其三,不论比赛期间还是比赛结束之后,以主人心态推介香港应视为一种责任。其实在不少举办过国际性赛事的城市,市民都会以一种自豪和兴奋的心情自觉担负这种推介责任,它不但体现了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深情和热爱,更体现热情友好的待客美德。

  盛事接踵连环不断 东亚运开幕之后,香港还有两项盛事展开:迎合世界圣诞气氛的闻名中外的维港灯饰已经亮灯,促动香港旅游旺季的程序已启动;第44届工展会将接续东亚运而在12月12日起一连23天于维园举行。另外,深圳继续看好与香港毗邻的地理优势,利用香港的精彩圣诞气氛推高香港游声势,业界刻意推出了“白菜价”旅游项目。所谓“白菜价”旅游项目是深圳为了吸引游客而推出的八元游香港行程,其目的是谷高深圳作为内地各省市过境香港中间角色的作用,这一点对香港业界应有所启发,香港旅游业在如何借助东亚运声势催谷旅游上似乎还不够力度。究实,像近日在黄大仙举行的“响应香港2009东亚运动会黄仙社区艺术日、活力东亚嘉年华”这样的节目,便是推介东亚运及香港的最好表现,相信香港还可以在东亚运举行期间推出更多活动,并因此把东亚运热潮掀得更高,带到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 从东亚运的筹备到展开的顺利情况看,香港跻身主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事在经过这种“考牌”式的阶段之后,已经显示了实力。去年北京举办奥运赢得了全球赞誉,东亚运的声势及比赛项目虽然不及奥运,但已为香港创造了以后继续举办国际大型运动会,以及藉运动会促进包括旅游业等发展的条件,令世界留下良好印象,这才是香港承办东亚运获得的最大好处。

   要令大型的国际运动会获得成功,有两大因素必须重视,一是筹备工作的到位和成效;二是民众的热情和支持。政府这次以奥委会主席霍震霆任筹委会主席,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只作为政府代表参与,具体事务则交由新成立的东亚运公司负责,这种举办国际性大型体育盛事的运作模式除了值得肯定之外,也应作为以后举办大型国际盛事时采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