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一国两制”提出前两岸对话 赵全胜曝秘辛

http://www.CRNTT.com   2023-05-25 00:04:47  


1990年代赵全胜访台与台湾学者合影 赵全胜供图
 

  到了1982年深秋的一个晚上,赵全胜突然接到一个叫杨力宇的西东大学教授打来的电话。杨力宇称对赵全胜在《中报月刊》上发的文章感兴趣,想邀请他作为代表北京视角的主讲人,参加拟于1983年3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亚洲学年会上的“两岸对统一前景的展望”研讨会。代表台北视角的则是马英九的老师--马里兰大学法学院教授丘宏达。

  赵全胜当时感觉有点诚惶诚恐,于是婉言谦让,但杨力宇在对赵全胜“验明正身”后则盛情邀请,认为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后来才知道,1982年夏天杨力宇访问北京时,曾打算邀请大陆学者来美国,代表北京做这个论坛的主讲人之一,但鉴于当时两岸直接沟通尚未开放,杨力宇的邀请被北京的接待方谢绝了。但杨力宇仍然很想邀请一位有大陆背景的学者作为代表北京视角的主讲人。

  “被赶鸭子上架”的赵全胜琢磨再三,最后应允了。他开始以叶剑英刚提出的“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为基础,融合自己在北京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到的知识,准备了一份20多页的论文。在此过程当中,赵全胜感受到了来自台湾和大陆方面的双重压力,但他终究于1983年3月在这个吸引了将近800位观众的论坛上,与大名鼎鼎的丘宏达教授PK了。虽然在这个由台湾人主导的论坛上被点评人痛斥为“北京的喉舌”,但赵全胜还是为自己能在这种场合以学术语言阐释了北京立场而感到自豪。

  此次论坛引起了轰动,赵全胜的博士生导师、伯克利东亚研究所所长施乐伯(Robert A.Scalapino)听说后亦很感兴趣,让赵全胜和丘宏达将他们的论文在他主编的很有影响力的英文学术期刊《亚洲概览》(Asian Survey)上原文刊登。这就成为赵全胜来美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英文论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