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台湾疫情非传统安全与两岸抗疫

http://www.CRNTT.com   2022-11-06 00:03:20  


 
  (二)台湾地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议程与局限

  对于台湾地区的非传统安全与两岸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学界在表现、成因、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两岸非传统安全的制度化建设视角来看,张文生等系统论述了影响两岸非传统安全的几大因素,认为要解决两岸共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行动机制和信任措施。〔17〕从安全的价值观视角来看,唐桦等侧重于两岸共同文化的认同和共有价值观视角建构两岸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新路径,认为通过非传统安全合作过程有助于“塑造两岸民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而这种向心力和认同感又将为两岸和平发展大局奠定心理基础。〔18〕回归安全的本质,从广义的人类安全视角出发,台湾地区学者王菎义等认为,由于两岸间的任何非政治议题都可能被“安全化”,因此若要实现两岸在疫情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需超越安全的政治意涵,回归到人的安全上来,通过塑造共同的安全认知,实现跨越争议的安全合作。〔19〕对于疫情安全的分析,台湾地区学者以非传统安全主体视角分析了国际组织、国家、民众等在应对疫情时显现出的局限和不足,但观点有失偏颇。〔20〕

  从前述研究来看,学界对非传统安全理论的探讨以及适用性研究已较为成熟,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是纠结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和概念界定,从非传统安全研究兴起至今,学术界就没有停止过对非传统安全核心内涵的争论。不可否认,对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理论赋值固然重要,但对于非传统安全理论如何适用于国际社会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更能解决人类面临的迫切安全问题。在非传统安全的适用过程中去丰富和延展它的内涵,才是理论的真正价值所在。二是对于台湾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和两岸非传统安全事务合作的研究中,当前的研究偏向于宏观的过程分析和路径梳理,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升华。且研究的周期较为久远,时间间隔较长,多为10年前对两岸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缺乏持续性的追踪,对当下台湾地区的非传统安全环境认知较为薄弱。众所周知,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特性就在于其易变性和不确定性,这种特性造就了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需具备持续性探索的能力。尤其自2019年底以来,新冠疫情多次肆虐全球,给世界各国和地区以及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损失。加上疫情变化多端、表现多样、扩散性强、破坏力大,在短期内给台湾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安全威胁。因此,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疫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尽管学术界对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但在全球化日益加剧和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天,非传统安全理论对认识当前台湾社会的新冠疫情,以及如何对肆虐的疫情进行有效的应对和治理,依旧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和理论的适用性。本文以非传统安全理论的表现特性为借鉴,通过藉此来尝试分析台湾地区近期以来的新冠疫情所表现出的一些新变化,厘清台湾地区疫情爆发背后一些既存和新发的安全困境和动因。并借助非传统安全理论的“去安全化”过程,尝试建构两岸应对新冠疫情的安全治理新路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