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深度:陈晓锋谈香港青年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00:03:58  


 
  第三,政府科创政策、优惠政策要开放给学习人文社科类的青年,目前特区政府的政策忽视了人文社科,但没有证据说明人文社科的青年就不可以做出高于科学家的创举,科技本来就应该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举个例子,马云就不是学理工科的,如果马云在香港创业,因为他不是理工科就得不到政策支持,估计就没有阿里巴巴了。

  香港还吸引人才吗?关键看能否维持一国两制优势

  中评社:您建议特区政府的资金奖励向走出去的年青人倾斜。这是否会使得人才流失,“掏空”香港?

  陈晓锋:千万不要怀有香港人才流失啊、掏空香港啊这种比较低层次的想法,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人走自然有人来,而且会不断更新人才的格局和层次,我始终相信香港是中国最能引国际人才的地方。

  中评社:每年都有一大批内地学生来香港读书,但绝大多数会在毕业后、或是工作几年后离开香港。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离开?香港是否逐渐留不住人才?这对香港会造成什么损失? 

  陈晓锋:一大批内地毕业生离开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竞争力不足而被迫离开;另一方面是香港以外的地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实际上,能够在香港扎根下来的内地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为香港的生活成本确实非常高,社会竞争也极度激烈,脱颖而出实属不易。除了要实现自我发展之外,内地学生来香港还必须融入当地文化,努力奋斗为香港社会做出贡献。

  有一个词叫“港漂”,实际上内地留港精英和“港漂”是两种不同概念。“漂”强调的是生理上的孤独感,无法在城市立足,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最初是出自台湾,南部青年在台北的“漂泊者”称为“北漂”,而后发展到在北京“漂泊”的也称为“北漂”,在上海“漂泊”的称为“沪漂”。从这个意义上讲,“港漂”应该指不以香港为家的,抱着“漂泊”心态的内地年轻人。而内地留港精英在香港成家立业,奉献社会,从某种程度来讲,他们跟老一辈来自内地的香港人如李嘉诚、倪匡一样,已经成为了香港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世界城市,你认同和尊重这个地方的文化,愿意融入这个地方的生活,愿意以主人翁的心态热爱香港、建设香港、奉献香港,那么“来了,就是香港人”。

  目前来说,香港依然是一个全世界人才纷至沓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因为这个地方对人才来说充满机会和奇迹,尤其是国安法推出之后,香港社会有了更稳定的法律保障。至于香港接下来能否吸引更多的人才,关键还是看香港能否维持好“一国两制”的优势,以及是否维持好中西文化荟萃的包容氛围。如果继续人为地制造蓝黄撕裂,人为地制造政治争拗,那东方之珠将会越来越黯淡。

  中评社: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受到的教育、使用的社交软件、获取资讯的来源,甚至网路用语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两地青年该如何突破对话的高墙?

  陈晓锋:关键还是要彼此更加主动些,香港青年主动跟内地青年交朋友,内地青年主动跟香港青年交朋友,只有交流才能促进彼此的瞭解,才能消除隔膜,进而达成共识。

  另外,鼓励两地青年拍拖或者结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彼此认识的机会,通俗地说,爱和包容可以化解一切,香港社会需要爱与包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