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堪忧

http://www.CRNTT.com   2020-03-16 00:03:18  


 
  1.民进党的“一党独大”与“全面执政”,且“政权台独化”呈现“长期化”趋势。应该说,“二合一”选举结果并没有改变台湾政党政治中的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两党博弈”、加上其它政党“多党竞争”的基本格局与特征。如从得票率看,国、民两党社会支持基础相差不大,区域“立委”得票率,民进党45.6%,国民党40.57%,民进党只领先5个百分点,但因为是单一选区制、赢者通吃,民进党却是获得46席,国民党只有22席,相差多达24席;政党票“不分区”部分,民进党是4811241票、得票率33.98%,国民党是4722504票、得票率33.36%,两者相差无几,都获得13席。国、民两党“不分区”得票占67%,其余33%选票投给以台湾民众党与时代力量为主的第三势力。可见是“两党博弈”与“多党竞争”基本格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民进党“一党主导”下的“两党博弈”与“多党竞争”,原因在:一是民进党不仅在“立院”席次大大过半,而且掌握着行政权,形成“朝大野小”的民进党“全面执政”局面;二是国民党并不擅长于充当称职的在野党,即使已失去政权,其心态甚至还是执政党心态,缺乏类似民进党作为在野党时候那样进行“野蛮制衡”的干劲;三是新登上台湾政治舞台的台湾民众党及其“立院”党团成员,既无政治经验,也缺乏在“立院”运作的体会,应是难有制衡力道;四是时代力量自成立以来一贯作为民进党的侧翼,加上人数偏少,难以对民进党形成有力制衡;五是民进党的执政风格不是表面上的“谦卑、谦卑再谦卑”,而是“野蛮、野蛮还野蛮”,这样,就会如同台湾媒体所评论:“台湾的选举政治可能还在,民主政治却走向崩坏和消亡!台独民粹与绿色专制正杂糅成一具具可怕的怪胎,把台湾推向一条不归路。”〔29〕

  2.国民党惨败后整合与团结困难,且面临分化与弱化危机,制衡“台独”政权“能力短缺化”,至少在短期内难以对民进党的“台独”言行形成强有力的制约。短短一年多,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大败民进党的气势因为种种原因被消失殆尽,台湾《联合报》评论认为国民党输在“师心自用的领导人,陈腐的大佬文化,被压抑的中壮世代,逾期失效的政治论述,庸懦当道的用人,对社会脉动的疏离”。〔30〕团结的国民党未必一定能赢,何况国民党与泛蓝团结与整合一直存在问题。“九合一”大胜后,局势对国民党东山再起有利,但正是因为重新执政有望,从党主席吴敦义到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前新北市长朱立伦到重新获得国民党党员身份的郭台铭,都有意愿出马竞选。国民党内部整合不力与不断延续的初选纷争,不仅消耗合力,而且蹉跎岁月,等到韩国瑜初选出线又面临郭台铭“愿赌不服输”的纷争,最终郭台铭虽弃选,也不代表就此整合成功,包括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参选。台湾政治评论人士黄年因此认为:“韩国瑜对内主要败于王金平及郭台铭的窝里反。”〔31〕

  韩国瑜虽是国民党内强手,但个人道德形象不高,他的参选颠覆了国民党党内传统政治文化,“社会上对于韩‘望不似人君’的忧虑在选举中获得确认”〔32〕,甚至被民进党攻击得“满身瑕疵、德不配位”〔33〕。事实上,国民党内不少既得利益阶层对于韩竞选心态相当矛盾:既希望通过韩竞选,“下架民进党”,又担忧韩当选后个人政治利益“旁落”。台湾媒体人胡幼伟戏称韩参选具有“终结蓝色老派政治”的“工具性价值”,而这正是国民党传统政治人物担心所在。台湾有评论者戏称蔡英文连任,应该感谢“一位大姐与两位大哥”,“大姐”就是香港的特首林郑,“要是没有反送中,台湾年轻人怎会有紧迫的亡国感,考完试就冲着回家投票”,两位“大哥”是吴敦义与韩国瑜。〔34〕由于韩国瑜草根性特质、个人道德形象问题,加之国民党缺乏党魂与不团结的基因,甚至连表面上团结都没有,导致支持群中“精英蓝”与“知识蓝”及中间选民根本没有投票回归,这从韩在“精英蓝”与“知识蓝”及中间选民占多数比例的台北市与新北市的大输可见一斑。“知识蓝未完全归队,中间选民很显然也没埋单”,“最后中间选民的确觉得芒果乾比较重要”。〔35〕当然,韩国瑜败选,“并不代表韩国瑜庶民路线的失败,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也并没有消失,只是‘讨厌民进党’最终仍不敌‘亡国感’”。〔36〕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