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 
中评论坛:闽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00:07:52  


 
  第二,加速建构对台历史话语体系,提高史学领域“守土”能力。史学工作者要有历史担当,要旗帜鲜明地回击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台独史观”,提高守土能力。同时要藉助历史文化遗存,批判与驳斥“台独史观”及其历史论述的荒谬,打好“史观”和“台湾历史论述”的理论战,要积极推动闽台共修台湾史,讲好台湾开发和发展的历史,目前应着手编纂《闽人赴台家系及开发台湾的代表人物》、《日据台湾史》、《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史》、《二二八历史真相》等,充分展示闽人渡海与开发台湾的历史贡献,用事实批驳日本的“殖民有功论”,扼制亲日媚日的台独历史戏说,以重新唤醒已被日益淡漠的祖地、祖先和中华国族的认同,重新接继业已被人为割断的与祖地的根脉文化。重新建构台湾史论述,建构“两岸一家亲”史学话语体系,扼制“台独史观”和“台独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藉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与青少年无缝连接网络话语体系。青少年是“社会温度计”和“政治水晶球”。目前台湾网民约1000多万,主体是青少年,他们的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青少年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网络媒体的“话语即权力”特征愈发突出。网络成为“无记者的笔或麦克风”的话语平台,其影响力超过现有平面媒体,已成为“社会运动”的一种新模式,网络、独立网站、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微博(microblog)、社区论坛和个人主页博客(Weblog)等成为政治串联的重要管道。必须切合青少年的时代特征,藉助青少年所熟练、推崇的网络和微博等,力求与新生代、新型受众接受资讯方式无缝连接,增强网络话语权。

  第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消除“妖魔化”遗毒,破除“恐共”和“反共”的魔障。上世纪50—80年代,国民党当局为保持偏安岛内政局和统治地位,采取欺骗性反共宣传;90年代以来,以民进党为首的台湾分离主义者,出于分离与“台独”的政治阴谋,也不断抹黑与“妖魔化”大陆和中国共产党。因受“妖魔化”影响,许多不明真相的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乃至中国共产党误解甚深,“恐共”进而陷入“反共”泥淖,两岸融合,首先要打破、消除这种“魔咒”。

  众所周知,无参与就不会产生认同。只有参与,情感投入了,才能产生团队认同;只有瞭解矛盾,才能实现化解矛盾。

  游丽斌:谢谢刘所长的精彩发言。刘所长提出的四条关于文化交流的建议,对于推进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特别是关于重在参与、重在投入、重在情感、重在化解的论述,具有针对性。下面有请福建师范大学台籍教授陈昭志发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