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周建闽:岛内因素乃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变量

http://www.CRNTT.com   2018-06-17 00:06:53  


 
  矛盾辨证体下两岸关系发展的崎岖路

  何为两岸对立统一的“矛盾辨证体”关系?周建闽解释说,1949年国民党刚刚退败台湾之后,两岸关系在“一个中国”的帽子之下,始终围绕着主权的主导权和代表权之争而延续和展开,这段时期的两岸关系,是一种严重敌对状态下的两岸关系;在军事斗争完全失利,夺取中国大陆的主导权已然绝望以及在国际社会争夺中国的主权代表权失败后,蒋经国领导下的台湾国民党当局逐步回归现实,开始了本土化进程,但他也不敢或不愿放弃“反攻大陆”的口号,“跃马中原”始终是众多国民党人心中的野望。“不可否认,尽管理念不同,目的不同,但在这样一种对立状况下的两岸关系在‘一个中国’概念下,却奇妙地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辩证关系,成为一种‘矛盾辩证体’,”周建闽总结说。他认为,这个“矛盾辩证体”,其内在逻辑关系是“内战逻辑”,其外在形式是相互排他式的“一个中国”。

  周建闽指出,直至今天两岸对立统一的“矛盾辨证体”关系依然存在,只是其表现方式大为缓和且被岛内的“统独之争”所影响和替代,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表现:

其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大趋势是和平、合作、发展,加上大陆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和对台政策大变化,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促使岛内政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党当局被迫解严,开放党禁、报禁,并在老兵和台湾社会的抗议下开放探亲,打开两岸交流交往的大门。周建闽认为,这是两岸关系打破冰封,突破发展的重大历史性进程。

  其二,两岸关系的开放和发展在实践层面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又促使两岸官方以“白手套”——“两岸两会”的方式举行正式商谈,达成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周建闽认为,对于“九二共识”,在台湾岛内有所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认知,这个认知的基础与排他式“一个中国”模式完全契合。他指出,尽管两岸双方对此表述的认知并不一致,但总体而言其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共识,彼此也就默契地接受了“九二共识”这个概念。周建闽表示,“汪辜会谈”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的,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其三,国民党对“中华民国”体制和宪法的坚持,成为反对台独的制度武器,但也成为影响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阻碍。周建闽认为,“中华民国”及其宪法,始终是蓝营人士坚持的法理基础和意识形态符号,这也是绿营台独势力绞尽脑汁想要打破和改变的意识形态标志及法理障碍。他指出,在国民党内,随着其本土化进程,党内不少本土派人士不再以“反攻大陆”、“逐鹿中原”为理念,回归现实,以台湾意识为依归;但其与绿营最大的区隔就在于是否认同和坚守“中华民国”及其宪法,即“法理一中”上。周建闽表示,这也是吴敦义们坚持“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而不同意洪秀柱提出“深化九二共识”的“一中同表”论述的关键所在。他认为,由于这种认知上的固化和传统反共思维,导致两岸关系在2008年后马英九国民党执政时期虽然有了很大发展,实现了两岸关系发展30年来的重大突破——两岸直接三通目标的全面达成,但两岸关系无法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展开两岸之间的政治谈判并迈向和平统一。同时,周建闽还认为,也正是因为国民党对两岸统一心存抵抗,故虽然在两岸民间交流的层次上来往热络,但在官方的制度层面上始终未放弃敌对心态,未能破解两岸既有的对立统一“矛盾辨证体”关系;加上长期浓厚的反共意识形态宣传,使台湾民众无法摆脱恐共心理,为民进党操弄反中仇中的台独意识形态奠下思想和舆论基础,使民进党得以迅速做大,再度夺取了台湾的执政权,致使两岸关系严重恶化。

  周建闽最后总结道,两岸关系本是国民党的强项,也是其唯一可以说服台湾民众免除台独带来的战争恐惧,实现和平发展、形成共议统一最佳愿景的政策论述。“但由于国民党固步自封,未能摆脱传统思维和论述的桎梏,丧失了对两岸关系和台湾未来发展愿景的核心论述,”他表示,政党的灵魂在于核心政策论述,失去党魂的国民党成为政治上的行尸走肉,不仅丢失了政权,也由于没有理念,呈现出一盘散沙的乱象。周建闽认为,国民党要再度崛起,势必要先解决其核心论述苍白无力问题,为台湾民众建构一个能真正为台湾带来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两岸论述。“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两岸关系对立统一‘矛盾辨证体’关系,建立一个共议共存共享共荣的两岸关系新架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