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华文化论坛:两岸专家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09:36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黄光国(中评社 臧涵摄)
 
  叶淑兰认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作品要能够更好刻画人性、反映人类终极价值追求。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内容广泛,但仍有众多优秀文化元素未被充分挖掘的问题。当文化含有人类所共同关注的共通价值时,更容易产生感染力与震撼力。

  叶淑兰表示,中国的电视、电影、文学等文化产品如果可以更好地反应人性、人类终极价值等议题,就更容易得到外国受众的认同。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认同,与其作品深刻刻画与反思人性、人类终极价值深有联系。

  “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深刻揭露人性阴暗面引发了外国公众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他对于中国人人性阴暗面的揭露固然具有片面性,但是其从人性刻画的角度来创造影视作品的方式值得继续学习。” 叶淑兰说。

  她表示,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推动其现代化创新。文化处在一个动态构建过程中,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的流变性 。儒家文化在汉代成为统治者思想统治工具,成为一种具有等级思想的固化意识形态。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要回到孔子时代,吸取其思想精华,而摒弃后世发展所增加的一些等级思想糟粕。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除了继承与发展儒家文化,还需要大力挖掘道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兵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

  叶淑兰还建议要创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方式。

  她解释说,传播者如果能够精通中外文化及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林语堂先生《吾国吾民》一书对中国儒道文化有非常精彩而深刻的论述,因其使用西方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使此书成为美国畅销书,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儒道文化的窗口。这种融通中外的文化传播方式值得继续发扬光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

  政治大学外交学系特聘教授邓中坚提到,两岸共同书写抗战史的一个有利点是在台湾方面相关史料的保存和开放。可是,在民进党当局上台之后,却发现了开倒车的现象,也就是限制了史料完全开放。我们的批判是基于前面讨论到中国大陆“国家记忆”时,制作的团队前往美国华府搜集相关资料时所获得的支持和协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