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强化两岸人民共同抗日的历史记忆

http://www.CRNTT.com   2014-07-07 10:16:48  


1987年7月6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北京卢沟桥畔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外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中评社北京7月7日讯/今日是卢沟桥事件亦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七十七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是南京大屠杀七十七周年。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到位于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纪念的规格之高,非常罕见。

  其实,要说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地区是最先的;而中国人民奋起进行抗日战争,台湾同胞也是最早的。实际上,在一八九五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败的中国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部分领土被割让给日本,其中包括台湾。消息传来,台湾人民悲伤欲绝。随后,全台同胞自发组织起来,与进台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保台斗争。但终因双方力量悬殊,台湾同胞的保台斗争在坚持数月后归于失败。然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期盼台湾回归祖国的信念却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台胞心中。

  祖国大陆没有忘记台湾及台湾同胞。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早在一八九五年创办兴中会时,就大声疾呼要“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一九三三年,蒋介石在一次讲话中也指出,今后一定要“驱逐日本出境,光复朝鲜,收回台湾”。然而由于为日本等列强压力所迫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复台计划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被迫展开了持久的、全面的抗日战争,这为台湾光复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上正式表明了收复台湾的决心:“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地势上说都是我们中国安危存亡的生命线,……必须针对着日本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这标志着对台方针同战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转折。同根同宗的两岸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战争已把两岸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胜则共存,败则同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