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晋:北京洪灾凸显老套路之下的新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2-08-10 08:39:50  


郭金龙、王安顺等北京市领导向暴雨罹难者默哀。 CFP 图
  中评社北京8月10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登载王晋的文章“北京洪灾凸显老套路之下的新危机”,文章说,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长期以来在官方宣传中有着巨大的“精神指引”作用,即北京的人民是“自觉”的,有“觉悟”的。但是,此次洪灾的发生后的一系列的事件表明,北京民间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响应号召”,相反北京民间的批评抨击之声此起彼伏。北京洪灾之下,政府的“老套路”与民间的不满情绪相对立,彰显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新危机”。详论如下:

  北京洪灾已经持续近半个月,大雨引发的城市积水以及周边区县的山洪爆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让刚刚上任的北京市新一届领导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

  客观地说,北京官方处理这次洪灾的方式和逻辑,都是中规中矩的“传统”套路;但是,传统套路,却在当下引发了更大的社会抨击和指责,这应当是北京当局所始料不及的。这种抨击和指责,暗藏着社会对于当局的不信任和相关行为的强烈不满,而这些批评和不满,反映出北京官方因对灾情的“老套路”同社会现实之下的“新危机”。

北京官方的老套路

  北京在对待重大自然灾害的套路,其实可以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来分析总结。这三次重大的自然灾害,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官方应对的“老套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在救灾阶段,部署大规模人力物力,突出部队与党员的巨大表率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解放军迅速投入救灾之中,同时动用唐山以及周边地区的党政干部,分区负责,一线指挥。1998年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同样如此,出动大批军队进行搜救,各级领导亲临一线,以示“与民同心”,希望以此在短时间内稳定民众心理,同时发挥党员、军队的巨大表率作用。

  在安置阶段,号召大范围募捐,彰显全国人民的团结与友爱。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不久,由官方或者官方背景的团体(如红十字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募捐相继展开,各种名目的捐款精神,如“献爱心”“心连心”等也被官方媒体不断宣扬。这种募捐,一方面可以在物质上帮助灾区的受灾群众,另一方面,凸显全国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的“高度觉悟”和“团结一致”。

  在灾后阶段,指派援建项目,总结“胜利”经验,树立一系列先进典型。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大批的央企、地方政府被指派(动员)与受灾地区“结对子”,帮扶受灾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批“华丽无比”的新房安置群众;同时,召开表彰会,对于救灾过程中的“先进个人”、“突出集体”进行宣传,树立榜样,号召学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