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两岸学历采认去、来 应该拆开

http://www.CRNTT.com   2010-09-06 12:12:31  


大陆与台湾高校在专业上各有所长,应以培养人才为重。
  中评社台北9月6日讯/淡江大学大陆所副教授杨景尧今天在《联合报》发表文章“两岸学历采认去、来应该拆开”。作者提出“两岸学历采认,如果要设限,台湾以什么立场与角度去面对,执政者将必须为台湾的未来负责,前瞻与深度的筹划与思考绝对是无法替代的。”文章内容如下:  

  虽然陆生三法已经通过,但是“教育部”的难题才刚要开始,首先是公布“大陆学历采认学校名单”,这是两岸共同关注的议题。根据“教育部”的说法,台生到大陆求学的学历采认学校名单,同时也是将来开放陆生来台就学的原毕业学校名单,如此一来,“教育部”就会“作茧自缚”,走不出去。

  先从开放台生前往大陆求学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可以有几种思路。其一是接受中国大陆公布的一流大学“九八五工程”名单,或是大陆开放台湾高中毕业学测“顶标级”的一二三所大学名单。其二是站在台湾立场思考我们的高等教育未来需要什么人才,藉由中国大陆国际化的平台为我们培养人才。其三是基于台湾高等教育比较弱势的学科,例如航天科技等,接受大陆的学历,与台湾高教体系形成互补。其四是思考全球化与ECFA生效后的台湾需求与两岸关系,提出希望台湾青年去大陆求学的参考方向。

  上述四种思考向度产生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必须强调“台湾本位”的大陆学历采认,这一份“采认名单”一定会产生“暗示”与“鼓励”的效应,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台湾未来的需要而不是台生集中的学校,也不宜直接来自中国大陆的官方名单,更不必考虑这些大陆的大学会不会招收台生。

  反之当我们思考要开放哪一些大陆的大学毕业生来台湾就学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则完全不同。首先我们要检视“台湾优势”,鼓励大陆学生来台,例如台湾的法政、传媒、医疗、财经、企管等领域,如此才能够与大陆的高等教育形成“互补”,互蒙其利。其次是部分学校希望开放他们已经建立的两岸学术交流的对口学校,以便未来更易于深化合作关系。第三种思路是要针对台湾招不到学生的大学的需求,开放承认大陆的这一等级的大学,才能够对台湾有利。

  从以上分析可发现,开放大陆学历的采认名单将会因立场不同而完全对立:前者是要检讨“台湾的弱势”与需求,后者是要“行销台湾”,把台湾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这两个角度所衍生出来的“大陆学校采认名单”是不会相同的。两者的“大陆大学名单”取舍应该分开处理:台生去大陆求学依循“台湾优先”原则,后者则是依循“行销台湾”原则,不要绑在一起。

  总之,两岸学历采认,如果要设限,台湾以什么立场与角度去面对,执政者将必须为台湾的未来负责,前瞻与深度的筹划与思考绝对是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