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香港回归25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2-09-06 14:27:55


与会者合影
郭伟峰
王春新
  中评社╱题:香港回归25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7月号,总第295期,思想者论坛

  主 办:中评智库基金会 中国评论通讯社
  督 导:郭伟峰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
      周建闽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董事
  主持人:郭伟峰(香港) 中评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
  评论员:王春新(香港)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
      李 风(香港)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
      李剑诸(香港) 《思考香港》执行总编辑
      胡伟星(澳门)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纪硕鸣(香港) 香港《超讯》总编辑
      郭一鸣(香港) 香港资深传媒人、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
      刘澜昌(香港)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
      罗祥喜(香港)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
      王 平(香港)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
  执行人:罗祥喜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
      王 平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
      郭至君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
  时 间:2022年6月8日(总第384次)
  地 点:香港中评社会议室及腾讯会议

  郭伟峰:开场白

  今年是“一国两制”特别重要的年份,第一是“一国两制”提出40周年。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第二是在香港实践“一国两制”25周年,“一国两制”从构想成为现实。第三是中共十八大开启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国两制”治理新篇章,至今刚好是10周年。如今,40年过去,“一国两制”作为基本国策,在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并完善发展,成为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我曾在2000年3月号《中国评论》月刊发表文章《中国大陆能放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吗?》,论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四大关系:第一,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没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就没有成功的改革开放;第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平与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创立中国的开放形象,赢得世界的更大支持;第三,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制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悲剧发生,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第四,与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如果中途放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会成为空想。

  时隔22年之后,我发现,当年的观点是有相当准确度的。上述四大关系没有变弱或消失,祗有更加突出、更加强壮、更加紧密,可以得出结论:“一国两制”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助力、国家繁荣的动力、国家强大的鼎力。中共十八大之后,在习近平思想指导下,“一国两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必然有力促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都知道,“一国两制”最先在香港进行具体的实践,成果如何?发展前景又如何?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在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时候,作出了重要的三大论断:第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第二,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第三,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对于习近平主席的论断,我们在座的专家学者必然有高度的认同。我们都是“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历史见证者,更是实践参与者和思想贡献者。为今后“一国两制”在香港行稳致远,为香港由治及兴的发展、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最终构建成功献计献策,是我们这一代扎根香港的新闻工作者、理论研究者必须自觉承担的时代责任。

  王春新:高质发展强根基 以民为本开新局

  香港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非常成功,为和平解决主权争端提供了国际范例。经济层面也上了一个台阶,期间实质GDP 翻了一番,人均GDP由2.5万美元增加到约5万美元;金融业在国家支持下更是精彩纷呈,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评比中稳居第三位。安全层面虽一度矛盾激化,但在中央掷出《港区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两大杀手锏之后,出现了由治及兴之曙光。

  然而,面对百年变局和内部问题,振兴香港絶非易事,相对衰落仍是主要风险。当前香港面对的一大挑战,是发展缓慢。过去五年,中国内地年均GDP增速高达6%,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也分别达到2.0%、2.1%和3.8%,香港却只增长0.85%;联合国2022年全球幸福指数排名,香港只得第81位,而台湾和新加坡则分别排在第26、27位。未来如何摆脱经济社会趋于停滞之困境,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化解社会深层次矛盾,是香港首先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当前香港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外部风险。国家迅速崛起及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引起美西方的恐惧和反扑,把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对手,不断打压香港。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对全球格局造成巨大冲击,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加速崩坍,贸易金融去全球化加快,未来世界将出现多个不同阵营,香港如何保持作为东西方桥梁角色将面对巨大挑战。只有勇于直面挑战,大刀阔斧推动经济、社会和管治变革,同时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强化东亚区域合作,为香港寻找更大发展空间,“东方之珠”才能再放异彩。

  提升香港的一个方向是高质发展。这也是未来香港发展的核心主题。目前香港人均GDP近5万美元,早已是高收入经济体,要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准,就必须走高质发展之路。要实现高质发展,最重要的是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大力发展包括高新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创新型经济;另一个重点是提升金融,扩大金融服务边界和功能,发展香港为比肩伦敦和纽约的全球金融中心。与此同时,高质发展还必须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平衡发展、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内资和外资同时发力的全面及包容的发展形态。

  提升香港的另一个方向是以民为本。这是香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香港从回归前的殖民管治转向爱国者治港时代的必然要求。爱国者治港除了要加快发展经济以外,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所有香港市民的生活水准,让普罗大众分享发展成果,尽快化解长期已然、于今为烈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尤其是要尽快解决住房和退保问题,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习近平主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香港。

  提升香港的第一项行动是制定规划

  编制与国家五年规划相衔接的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新形势下香港全面准确地贯彻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保持长期繁荣和稳定的关键一环,不仅十分必要,且是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发展定位。以全面落实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和香港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契机,以香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全面推行改革创新为动力,争取在20年时间内,把香港打造成为可比肩纽约和伦敦的全球都会,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即“一都四中心”),为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人均GDP提高到10万美元或以上,进入全球各大都会的前列;社会深层次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香港长期稳定等得以实现。

  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可参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香港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7年,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第二阶段到2035年,以发展目标和前景展望为主。这两个阶段要有效衔接,目标要明确,操作性要强。

  提升香港的第二项行动是激励创新

  首先是设立大湾区高品质发展试验区。按照 “北创科、中金融、南商贸”的城市发展新布局,吸收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工业园和新加坡科技园的成功经验,把香港整个北部都会区重新规划,转型提升为大湾区高品质发展试验区,以此作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一大亮点和重要抓手。

  其次是打造世界级创科产业基地。在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海滨地带,全力打造一个总面积30平方公里、以在地自创模式为主导的世界级创科平台——“香港国际创科产业园”,同时也是可媲美港九、以创科产业为主流的海滨新城。加上正在推进中的“港深创新与科技园”、新规划的“新田科学城”,形成一区多园/城的高品质发展试验区布局。

  第三是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与营商环境有很大不同。营商环境主要针对贸易和投资,注重安全、方便和效益,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环境主要针对创新经济,重在激励创新及推动成果应用,是创科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具体包括如下八项行动:(1)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2)采取正确有效的创新模式;(3)强化政府政策的引导推动;(4)加强科技与产业的密切对接;(5)进一步推进创新科技与创新金融的深度融合;(6)不拘一格广纳创新人才;(7)严格控制创新成本;(8)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最后是深化创科产业的区域合作,尤其是与大湾区加强合作,利用大湾区高超的科技运用研究和产业化水准去补香港的短板,全力协助香港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若能获得成功,大湾区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赶上或超越美国硅谷。

  提升香港的第三项行动是提升金融

  当前香港金融中心与纽约和伦敦相比仍有差距,但差距可以缩小,提升目标也十分明确,那就是打造可比肩纽约和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历史地看,全球金融中心总是伴随经济重心而来。纽约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西方国家主导全球经济的结果。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东亚经济一飞冲天,到2021年占全球GDP比重已达到三分之一,预计20年后将升至五成,正式开启“东亚半球”新时代,其所释放出来的对金融服务的庞大需求,都预示着区内金融中心将获得巨大发展,最终将形成以两大全球金融中心为主导、其他多个区域金融中心和专业金融中心相配合的新金融布局。

  在东亚诸城市中,香港和上海最有机会成就全球金融中心。建议把香港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国家对外金融活动和金融开放试验尽量放在香港,特别是让香港作为配合国家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试验基地,除了涉及国家主权的对外金融活动外,尽量通过香港叙作。这一战略既是香港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机会,也是国家赋予香港金融中心的新任务和新使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