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论坛
2007年8月号,总第116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金门未来的发展模式与定位选择
主 办:中国评论月刊
    南中国战略研究所

顾 问:徐  鹰(中国评论月刊社务委员会主席)
    
主持人:张五岳(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

策 划:郭伟峰(中国评论月刊社长)
    周建闽(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
    梁伟洪(南中国战略研究所理事长)

评论员:李炷烽(金门县县长)
    邵宗海(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杨允中(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大学教授)
    周八骏(香港特区政府策发会委员、
        光大集团高级研究员)
    李 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授)
    莫世祥(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副主任、教授)
    王昆义(台湾战略学会秘书长)
    林振查(金门县政府交通旅游局局长)
    陈朝金(金门县政府研考室主任)
    
执行人:罗祥喜(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
    王 平(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
    杜勇鹏(南中国战略研究所理事)

时 间:二OO七年第八次座谈会(总第一百一十六次)
地 点:中国评论香港总部会议室

  张五岳:开场白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张五岳

  无论此时此刻的发展,还是未来亚太政经、区域的发展,两岸情势的和缓应该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目标。但是两岸关系应该怎么样从点到面、循序渐进,显然是大家的共同期待和目标,所以此次思想者论坛的召开,在时间上是很恰当的。

  在地点上,以澳门这个两岸四地的一员,且今天我们把两岸四地对相关议题都有深入探讨的精英集中到了澳门,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从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的选择,以及主题的拟定,我相信此次思想者论坛将会是一次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研讨。希望透过此次会议,大家把重要的心得做一个有效的发挥;也希望通过《中国评论》将大家的思考刊载出来,对两岸四地的和平发展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梁伟洪:开场白

南中国战略研究所理事长梁伟洪

  我成立南中国战略研究所的初衷,也是因为二零零二年的时候觉得两岸关系一路激化,出现了较大的危机。我当时与一批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希望在这种情势下能够为两岸和平尽一点力。这是一个民间组织,费用由我个人负责,希望在两岸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和平统一方案。

  今天很高兴能够邀请到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就金门的未来发展和定位进行讨论,我个人对如何发展也有一些思考,很高兴能够与大家交流思想,非常希望能够听到诸位精英的真知灼见。

  李炷烽:金门早已实施「一国两制」
      金门人亲历战争故更珍视和平

金门县县长李炷烽

  非常荣幸,以金门一个弹丸之地,能够蒙受大家如此热切关注,令人欣慰;特别是能够由两岸四地间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中国评论,以及南中国战略研究所共同主办下,将金门未来发展作为今天论坛的主题,大家对于金门的关心,炷烽感佩不已。今天偕同本府林振查局长和陈朝金主任前来,竭诚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惠赐卓见。

 身为金门子民,炷烽长期以来对于小三通政策,从形成、推动,到执行,几无役不与;历经数年经验之累积,颇多感想。

  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在当前的政治体制之下,金门能行使的职权范围是极其囿限的,任何主张、政策,都摆脱不了台湾最直接的影响。

  金门的历史很幸运,也很偶然,能让我们小小的新党,在金门有执政的机会,使得新党金黄色的阳光,可以照耀蓝天绿地,将他们清新的特质,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炷烽觉得此一机缘,降于斯人、斯地,天地造设,令人惊叹也。

  国民两党都将金门当工具
  民进党更将金门当包袱
  
  小三通之前,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并没有把金门发展视为重点,民生规划仍以军事服务为优先;民进党执政之后,他们一直推动所谓的本土化、在地化,但事实上还是以维护台湾意识为主轴。所以不管是过去的国民党,还是现在的民进党,一直以来都祗把金门当作工具。

  早期两岸激烈对峙的时候,金门是一个反共的跳板,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台湾这个后方地区的安全,不惜以牺牲金门的一切,来捍卫台湾。

  民进党执政之后,他们最重要的主张,当然就是希望能够走向台独,在实现台独过程中,金门和马祖就变成他们长久以来两个很大的包袱和累赘。虽然他们在公开场合不敢明言要放弃金门和马祖,但是我们认为,他们打从心面,根本就漠视这两个地方的存在。其实,漠视在很多时候,比直接施予惩罚,伤害还要来得更重,这是我们多数乡亲共同的感觉。就好像老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因为仍然关爱他,使学生觉得自我的存在,才要管教他,才会惩罚他;但当老师漠视学生的时候,不管他的好、坏,不理会他,这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影响就非常的深远。

  与闽南建立关系是金门历史发展的常态

  金门的发展,从很多角度来说,是脱离不了与厦门的关系,当然也脱离不了与大陆的关系。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金门在有历史记载的一千六百多年当中,真正与台湾发生关系的,不过就是最近的五十几年,但在长远的一千六百多年中,却都是与大陆紧紧相系的。

  所以无论从历史的角度、从民族的情感来说,我觉得,我们并没有因为五十年来的政治对立,将民族感情淡漠下来,而与大陆产生很深的隔阂;特别是厦门成为大陆的四大经济特区之后,经过二十年的起飞,市容进步、人民生活显着改善,这些金门人都看在眼,也点滴在心头。此外,再从地理的角度来看,金门与闽南一衣带水,建立互助关系才是正途,即便回归历史观点,此一方略,无宁也是一种发展的常态。
  
  大胆提出试行“一国两制”其实金门地区早已实行
  
  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看,台湾当何去何从?短期来看是统也统不了、独也独不了。台湾多数的民意,当然还是主张暂时维持现状。

  两岸之间,如果没有接触、没有交流,那么可能会相去日远。双方接触之后,在密切交流中,总能于彼此各种制度的不断尝试下,找出新台湾、新中国的新方向。

  因此我大胆地在二○○六年十月六日,于金门县议会中提出金门试行“一国两制”之刍议。“一国两制”用语,长期以来,在台湾被认为是大陆对台湾的一种统战做法,所以“一国两制”便因此有了负面的观感,使之成了台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政治制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