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研究生“录而不读”不必过度指责
http://www.CRNTT.com   2022-09-23 19:02:51


  9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不是个例,早在201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就公布公告,68名研究生未按时到校办理入学手续,视作放弃入学资格。2020年,太原理工大学也发布消息称,49名研究生逾期两周未履行报到手续。

  对于多所高校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网友们有多种观点,一种是指责放弃入学的研究生浪费高校资源,影响高校的招生秩序,另一种认为毕业生两手准备无可厚非。而笔者认为,在探究研究生们“录而不读”的现象下,单纯指责他们于事实于社会发展都是无益的,“录而不读”或许幷非其有意为之,而是得知录取结果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也可能就是毕业生在寻求试错机会,为自己谋求出路。

  考研实质是一场对自己的投资,而在投资理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考研路上的风险尤其大。数据显示,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422.5万,加入考研大军本身就是一场冒险。除了报考人数的巨大压力,考研过程中也时刻充满危机,考研目标院校的政策变动,国家对考研分数的宏观调控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忽视且可能存在的变数。

  一头扎在考研路上,其实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会上榜,当落榜之后再去寻求出国留学、考公务员等其他出路时,可能为时过晚。如果没有相应准备,可能就只能无奈做其他选择,这样的后果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接受的。

  既然如此,合理分散风险,在考公考研、出国或者找工作中规划自己的未来蓝图,寻求最佳的出路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一条独木桥确实难挤,把独木桥走成阳关道,给自己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公众实在不必用过于苛责的眼光去指责,尊重他们的选择即可。

  至于“录而不读”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危害招生秩序”,笔者认为这毕竟是少数考研人的选择,这其中或有选择的无奈或其他原因,给他们扣上这样的帽子太过小题大做。针对这类现象,不如高校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完善研究生补录或调剂的政策,及时填补空缺名额。

  总而言之,研究生“录而不读”是少数人的选择,我们对这样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包容度。(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李丽)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