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7死8伤!面对“野生景点”,人们对危险的感知为何钝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8-16 20:54:42


  8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后山下雨,引起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群众被困,一部分在河道上戏水、乘凉的游客被洪水冲走。灾情发生后,当地应急管理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部门立即赴现场开展搜救工作,据央视新闻8月14日下午消息,截至目前,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现场搜救排查工作已接近尾声,已展开遇难者家属善后工作。

  在媒体的关注下,事发现场的一些细节正在被还原。有亲历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况:20米外山洪几秒就到脚下,而山洪发生前,社区干部曾大声向游客发出预警,让游客抓紧时间撤离,也有管理员大喊“我跪下来求大家,赶快上岸”。在较短的时间内,一部分游客产生警觉,安全撤离。据《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界面新闻等媒体报道,事发地“龙漕沟”被有些网友称为“避暑好去处”“鲜为人知的耍水秘境”。在社交媒体上,它是当地一个著名的“野生网红景点”,吸引不少人前去打卡。

  从名字上,就能了解“野生网红景点”的大致轮廓。严格意义上讲,这类地方幷不是“景点”,因为景点往往位于某个景区,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旅游参观的路线相对明确,服务、急救等配套设施完善。相比之下,“野生网红景点”则只有野生的景致,不像城市里人头攒动、千“园”一面的公园,这类“景点”没有经过开发,不面向公众开放,到这里游玩的人主要是为了亲近自然,享受野趣带来的快乐。

  王安石曾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探险欲、好奇心,构成了人们不断发现和探索野生景点的驱动力。但野生景点一旦被发现后,迅速就有游客纷至沓来,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份神秘感很快就会被打破。随着“野生景点”被不断前来游玩的人们以不同的“滤镜”拍摄和记录,大量的图片、视频等信息会被普通网友和资讯博主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传播。在平台算法的推荐下,这类景点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曝光,“势不可挡”地成为“网红景点”。

  但在现实中,“网红”和“野生”却可能是冲突的,甚至可以说“野生网红景点”本身就是种悖论。一个景区能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往往有多方面的成因。比如,干净整洁的环境会让人耳目一新,但这种环境的产生,既反映了游客们的文明素质,也体现了景区的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当游客离开后,很多“野生景点”往往是一片狼藉,不管对自然景致、还是生态环境,都造成不小的破坏。某种程度上,“网红”奇观背后,是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