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治理大数据杀熟需要创新监管手段
http://www.CRNTT.com   2021-07-12 17:16:53


  7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对于“大数据杀熟”,规定给予警告,可以幷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到底什么是“大数据杀熟”?《规定》中给出了规范的定义,即: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根据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基于成本或正当营销策略之外的因素,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的。

  简言之,就是“看人下菜”,明明是同一商品或服务,却针对不同顾客开出了不同价码。这些网络平台为什么要这样做?“杀熟”呗!譬如,为了拉新,为了获客,各家平台对于新客户可以开出最优惠的价格,但是对于已经上车的“回头客”,对不起,迎接他的通常都是明晃晃的“镰刀”。

  于是乎,人们在消费中常常会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登陆同一家平台浏览同一款商品或同一种服务,分别再下内容相同的订单,自己和身边朋友及其他用户得到的报价却是高低有别,有时差异甚至十分悬殊。还有时甚至是首次下单与取消后再下单的价格都完全不同,明摆着是自己被平台“算计”了。

  怎么“算计”?用算法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独特的算法,平台可以动态掌握每个消费者的“小心思”。一旦发现对方已经忠心耿耿的“铁粉”,或是反复浏览、预订,下单欲望很强烈,就会变魔术一般坐地起价,宰你没商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尽管当前不乏比价工具,各个平台的报价也基本上是透明的,可是不可能每次下单前都把全网价格横向对比一下,特别是当在一个平台消费已经形成习惯后,往往不假思索直接就下单了,这样就很容易落入平台“量身定制”的杀熟陷阱。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