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野生象“出走”看深入推进生态修复
http://www.CRNTT.com   2021-06-11 18:35:48


  近期,15头野生亚洲象在云南迁徙的新闻引发各界关注。今年世界环境日的国际主题是“生态系统修复”。那么,我国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推动这些问题解决?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长期从事国际森林与海洋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潘文婧。

  中国环境报:近年来,生活在云南省南部的亚洲象呈现逐步扩散的趋势,有哪些原因?

  潘文婧:亚洲象逐步向外扩散,除了种群逐步增长带来的栖息地需求增加的原因,还与亚洲象适宜栖息地整体不足和存在破碎化现象有关,这也是亚洲象向外扩散的重要原因。

  当然,亚洲象保护面临的栖息地问题已经成为不少亚洲国家的共同难题。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必须尽快得到修复,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才能有真正可持续的未来。只有正视生态系统破碎化问题,才能让人与象更加和谐共处。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当前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存在哪些问题?

  潘文婧:就全球范围而言,无节制的开发和过度利用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分享一组数据,全球的天然林一直在持续减少,过去5年平均每年仍有1020万公顷森林消失。全球85%的湿地面积已经丧失,66%的海洋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使其提供的各项功能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人类对食物、水和药物等资源的获取,应对气候灾害和极端事件的韧性以及生计选择等。

  研究显示,全球超过20亿公顷已被砍伐和退化的土地存在恢复的潜力。具体到各国和地区,生态修复行动的规划和实施成效与本土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福祉有着更明确和现实的关联。

  以我国为例。我国在去年发布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设定了今后15年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总体蓝图。相比联合国的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我国的行动纲领的时间跨度更长,覆盖森林、草原、荒漠、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