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村民走出“悬崖村”不是扶贫的终止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17:16:37


  5月12日,四川凉山“悬崖村”——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批26户贫困户开始搬家,住进县城的新房。

  这个“悬崖村”,据村民口口相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而它为外界所关注,源于5年前的一篇题为《悬崖上的村庄》的报道。5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都不够“弹指一挥”,但对于这个曾经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来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之变。巨变的背景,是扶贫战略在各地的精准实施。

  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藤梯长度约100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更危险。上山下山险途中,曾有多人摔死摔伤……200年前,悬崖村的祖先选择在这里定居,应该有不得已的原因,但今天,村民没有理由不想走下山,融入现代社会。那一壁悬崖,成了“悬崖村”与现代社会的“最遥远的距离”。

  据报道,当地政府从未放弃过对包括阿土列尔村在内的“悬崖村”的帮扶,曾筹划修一条通向山下的路,但所需资金只能筹到一半。凉山地区属于贫困山区,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而“与世隔绝”的村庄和村民的财力就更不要说了。不管是靠地方政府筹资,还是加上村民自筹,修路都是无法实现的“奢侈目标”。

  而现在,村民们终于开始走下山崖,一步就迈进现代社区。与其说这是奇迹,不如说,这是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区的民众融入现代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悬崖村”的搬迁,是易地扶贫政策的典型样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扶贫理念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搬迁一个或多个“悬崖村”,以及其他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村落,技术操作上幷不存在太大问题。主要问题是财力、土地、就业安排,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山崖上的村庄难进难出,但毕竟有养育村民的一方水土,让他们走出深山,就必须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