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头娃娃”悲剧不应重现
http://www.CRNTT.com   2020-05-15 18:59:51


  十多年前,中国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和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中国民众心中难以消逝的痛。然而多年之后,“大头娃娃”悲剧再次卷土重来,而且仍旧和奶粉有关。

  近日,湖南郴州很多家长反映,在孩子长期服用一款名叫“倍氨敏”的“特医奶粉”后,头颅异常发育、体重迅速下降,已经变成了“大头娃娃”(佝偻病)。因为这些孩子都对牛奶过敏,家长们根据医生建议购买了氨基酸奶粉。可实际上,这是一种固体饮料,幷不具有“特医奶粉”资质。5月13日,官方将此事件定性为虚假宣传,已对涉事企业下达处罚决定书;企业将联合医院按退一赔三的方式向受害者家属赔偿,已安排患儿进行体检,涉事医生停职一年。

  “大头娃娃”悲剧的再现,瞬间点燃了人们那些沉重的记忆。2003年安徽阜阳发生的“毒奶粉”事件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很多婴幼儿因长期食用而营养不良,长成了“大头娃娃”。而5年后的2008年,因含有三聚氰胺而导致数万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的三鹿奶粉事件再次轰动全国。系列丑闻使得中国国产奶粉公信力几乎完全丧失,市场遭受重创。不过,之后12年间,在国际市场的鞭策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乳业逐渐从困局走向破局,从信心低谷走向品质高地,消费者信心也大幅提升,国产奶粉市场份额逐渐反弹,以飞鹤为代表的中国国产奶粉正在杀出“洋奶粉”重围。

  虽然这次“大头娃娃”事件幷非劣质奶粉惹的祸,但也再次给中国的消费市场敲响警钟。

  此次事件中,一方面,固体饮料何以能当奶粉卖?是谁在引导家长购买?背后是否存在非法利益链?这些问题必须彻查;另一方面,民众的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市场体系是否规范?法律法规是否健全?管理权责是否分明?政府要加强作为;此外,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为何分不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区别,为何轻信导购的推销?“新大头娃娃”事件再次给全社会敲响警钟。

  愈发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深切地体会到,发展必须靠自己而且只能靠自己。关系到民生的“大头娃娃”悲剧不应在中国重现,而这离不开中国产品的质量、国内市场的清洁,也离不开消费者的自我判断。(来源:美国《侨报》 作者:钟海之)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