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吴花燕事件:冲突根源是基金会角色定位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20-01-16 19:13:47


  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不幸去世。吴花燕故事被媒体曝光后到去世之前,有两家慈善组织借助吴花燕的故事募集大量善款,却仅仅拨付小额甚至没有拨付善款,被舆论高度关注。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媒体为吴花燕筹集善款48万元,目前该善款仍在该会账上。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募捐超过100万,拨款2万元。儿慈会回应称这是因为吴花燕及家属同时提出捐款使用意向需求,余下款希望预留至手术和康复治疗再使用。

  这起事件引发众怒,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社会和慈善组织对行为规范上认识和实践的差异,引发了冲突。

  吴花燕故事被放到网上募捐时,通篇突出的是她的个人情况和需求。对于这样信息,公众一般会理解为这是点对点的个人救助,发起募捐的慈善组织被定位成受托中介方,募捐资金所有权属于受助方。近日,曾为“9958”早期团队成员的资深公益人郑鹤红公开质疑9958,她的观点就是基于中介方的定位。

  但实际上,以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为例,官网自我定位是以救助大病儿童为目标的职业组织,是善款的管理者。按理说,两者定位差异巨大,本不容易出现交集。

  郑鹤红质疑,9958选择病情危重,临近不治的案例进行募捐,资金又不能及时到账,属于通过消费患者敛财。这一质疑目前缺乏更多详实证据,尚不能确证,但还是展示了事件的矛盾点:无论是社会对9958的定位,还是9958在吴花燕事件中对外展示出来的角色,都是中介方。但实际执行中,9958又扮演了管理者的角色。角色冲突必然引发矛盾。

  大众更容易因为对个案的情感共鸣而引发捐款,因此,慈善组织在募款中,即便是为群体募款,普遍也会通过一个典型的个案故事来引出背后的群体。9958同样用了这个方法,不仅强调吴花燕的故事和悲惨,还强调“定向快速拨款”,让大众产生了这是一个定向募捐的错觉。这一方式片面追求把募捐做到极致,迎合社会大众容易被悲伤故事感动的需求。在这次冲突暴露之前,这样的做法,还被称为借用市场化手段做大公益的成功经验。

  有一些慈善组织也在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下使用了这样的做法,虽然也遭遇过非议,但最终他们还是原原本本将属于患者的钱,第一时间打给了病患家庭,保持了一致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