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寻找“梅姨” 为的是寻找每一个可能的希望
http://www.CRNTT.com   2019-11-21 17:28:05


  “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中国公安部给出权威说法,网络上最近流传的“梅姨”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官方这则辟谣声明,虽然在第一时间制止了不实信息的传播、叫停了民间救助平台的不当行为,但无疑也让卷入“梅姨”拐卖案的家庭又一次遭受打击。

  有没有“梅姨”这个人?“梅姨”究竟是谁?从官方声明里可得知,尽管相关案件发生已有十余年,但重要嫌犯“梅姨”却始终是一个谜。2017年6月,广州警方公布了“梅姨”的第一张模拟画像,希望社会提供线索。上述“梅姨”第二张画像则出自于山东省公安厅著名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之手,随后由民间互助平台CCSER(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合成彩色照片发布。

  残酷的现实却是,这两张画像都不能印证“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对于警方来说,他们无疑承担着破案的巨大压力,因为拐卖儿童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前不久“梅姨”案找回了两名失踪儿童,但其中一人的父亲却早已在寻子路上自杀。从案件侦破角度来看,既然有多名案件有关的、无关的人员都向警方证实中间人“梅姨”是存在的,警方应该力争画出一张更多人认可的权威画像,以期尽快将她绳之以法。

  对于民间平台来说,尽管此次发布画像有违程序正义,但其朴素的正义感依然值得尊重。包括CCSER平台在内,中国的民间寻亲平台已帮助很多家庭实现了团圆。CCSER平台由一名前刑警创立,成立至今的4年时间里,已找回了800多名孩子;比CCSER成立更早的“宝贝回家”寻子网,十余年来更是帮助了2300个家庭团聚。这些平台大多由志愿者维持运营,他们在法律轨道内的义务付出,必然是政府部门的有益补充。

  寻找“梅姨”,警方当然会继续下去,失去孩子的家庭也会继续寻找每一个可能的希望。外界不必纠结于此次的画像乌龙,不必苛责传播画像的热心网民,因为“梅姨”就是一个符号,“梅姨”案也只是众多拐卖案件中的一个,它在时刻提醒着中国还存有这样的人伦悲剧,提醒着社会大众要提高防拐意识,提醒着守护儿童仍是一个幷不轻松的话题。(来源:美国《侨报》 作者:钟海之)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