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
http://www.CRNTT.com   2019-11-21 17:25:36


图片来源:腾讯网
  18日,人贩子“梅姨”的画像在朋友圈刷屏。在这张照片上,赫然标注着“寻找梅姨”“涉及9起拐卖儿童案件”“梅姨至今仍未落网,可能还有更多的小孩子落网”的字样。不过,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随后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开展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

  不得不说,这则辟谣声明来得很及时。在全民接力转发这幅“梅姨”照片的时候,公安部的声明第一时间制止了不实信息的传播,避免了这张画像可能造成的误伤。

  梳理公开信息可知,除了此次画像乌龙事件,“梅姨”在何地落网、人贩子“梅姨”现身……诸如此类的假消息屡见不鲜。此外,一直以来涉及儿童被拐卖的谣言也常出现在民众视野。比如,“中国一年失踪20万孩子,找回的概率只占0.1%”等假消息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出现一次。

  但要看到,不管是关于儿童拐卖的谣言,还是这样一位只活在犯罪嫌疑人口供和画像中的“梅姨”,都折射出公众对儿童拐卖案件的敏感。“梅姨”犹如一个“城市传说”,时刻提醒大众要提高防拐意识。

  的确如此。对儿童被拐卖的家庭来说,失去孩子往往意味着“天塌了”,一些家庭为了找回孩子踏上漫漫寻子路,但常常无功而返。就像电影《亲爱的》呈现的那样,为了找回孩子,一群家长几乎付出了毕生所有的精力,抛弃事业,牺牲家庭,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线索,但到头来往往还是一场空。一场场人伦悲剧,成为他们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对人伦悲剧的共情,是这次大家转发“梅姨”照片背后的动机。尽管这是一个乌龙,但大家对儿童拐卖的痛恨,应该得到理解,而这也远远谈不上主动“传谣”。

  当然,相关部门也要看到这层共情心理,在尽快对“梅姨”事件答疑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儿童买卖的打击力度,让更多家庭免于“妻离子散”的悲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