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双十一”狂欢之后——消费的理性该醒醒了
http://www.CRNTT.com   2019-11-14 18:03:11


  “昨晚熬夜到几点?”“今年你都买的啥?”“那几件超低折扣的商品你都抢到了吗?”……“双十一”这天,有多少人是顶着黑眼圈去上班的呢?不管跟谁见面,大家难免都要就购物这个话题聊上一会儿。“双十一”,已经从多年前的“光棍节”演变而成全国甚至全球购物爱好者与电商平台的狂欢日,这些年的演变历程也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不去血拼,就是不为拉动内需作贡献。”就连身边不太想参与今年“双十一”的人,都无情地遭受了谴责,仿佛不买点啥,就要被贴上“另类”的标签。

  一组数字展示了“双十一”的演变历程:

  2009年的“双十一”,销售额是5200万元,27个品牌参与活动。

  2018年天猫“双十一”的最终成交额锁定在2135亿元,物流订单突破10亿,18万个品牌参与,200多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

  2019年“双十一”,电商平台天猫与全球超过20万个品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个进口品牌深度参与。仅仅1分36秒,今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就突破100亿元。而去年的用时是2分零5秒。

  与往年“双十一”相比,除了销售成交额再创新高,今年也出现了很多新玩法,早在“双十一”开始之前,各大网络电商平台上已经制造了各种预热玩法,提前调动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盖楼”、“叠猫猫”、“红包游戏”等等让不少人沉迷其中,网络主播们在各自的直播间里卖力“带货”,让消费者们的购物车越来越满……但这种狂欢的背后,消费者能否还保持一份理智呢?你是否真的省钱了?主播“带货”可信度真的是百分百吗?

  记者从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大数据平台了解到,仅10月份,全市在消费维权方面的投诉建议就达到了1677件,其中不乏网络购物投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