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希望声音不外放成为乘客的自觉
http://www.CRNTT.com   2019-10-31 21:27:41


  地铁里吃东西、手机追剧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这些行为都会登上“乘客行为黑名单”。《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对乘客行为进行规范。

  目前,地铁建设的热潮席卷全国,地铁乘客人数急剧增长。因此,规范有序的乘车环境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办法》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但“手机不许外放”这一项还是被眼尖的网友单拎出来,引发热烈讨论。

  国家部门出手规范,也说明类似的行为已对公共秩序造成严重滋扰,引发了公众普遍不满。在新闻评论区,的确看到很多人欣喜地表示支持:“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天下苦外放久矣”“公交也实行好不好,高铁也实行好不好!”还有很多人列出了更多不文明行为,希望相关部门出手规范。可见,大家对于和谐舒适的出行环境,有很高的期待。国家出台管理规定,体现出法规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整饬,对文明秩序的倡导和保护。这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既然已经有了顶层规定,大家最为关心的,当然还是执行落地的问题。地铁是公共空间,但又相对封闭,平常很少看到专人在车厢维护秩序,而且,声音外放这种行为也非常随机常见。如何确保违规行为被制止,需要有切实的行动。目前的规定,将主要的管理责任交给了轨道交通运营的主管部门,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来实施。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组织志愿者、监督员或执法队员,在地铁站台和车厢维持秩序,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对拒不改正者予以处罚等,也逐步形成了可借鉴的经验。

  法规固然是有力的约束,但也要看到,文明养成不可能只靠制止和处罚,还要源于尊重规则、律己敬人的自觉。尤其是电子产品外放声音这种情节不算严重、相对普遍的不文明现象,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大家互相提醒、共同抵制。希望法规的确立,能够培养更多人的文明自觉,让不影响他人,保护公共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言行,内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才是以法之名保护文明的终极目标。(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