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谨防假微信公众号侵权之害
http://www.CRNTT.com   2019-09-20 15:37:13


  出于营销目的,很多商业机构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有的还开通了多个不同的微信公众号,公众难以分辨。不法分子趁机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或者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人们之前需要线下办理的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办理了,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普及,诸如看病、开卡、办事,上微信公众号预约一下,更或者借助微信号进行有关缴费,这些均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幷且,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信公众号上处理事务,不少人都认为公众号可信度较高。

  同时,也正因为微信公众号的高度普及,以及人们的习以为常,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趁机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等实施精准诈骗。诚如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安溪的许先生被人以解除信用卡黑名单为由,诱骗关注名为“中行在线帮助”的公众号,之后通过识别二维码,幷发送验证码的形式被骗走24928元。而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对于出现的假冒微信公众号,平台负须起责任,避免沦为诈骗工具。假公众号的活动越猖獗,越需要平台和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越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更严厉的监管措施。从平台来讲,在名称和资料审核、日常运营等方面须堵塞相关漏洞。尤其是,对金融、政务、支付等相关行业公众号要着重进行人工审核,提升开设门槛,以防范其助纣为虐。

  同时,应净化代注册认证市场。公众号主要分为认证的和没有认证的。个人注册的公众号注册流程简单,但不可以认证。而要认证的公众号则需要机构或者企业的执照等信息。相比较而言,这些认证的公众号更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过,这也给代注册认证提供了市场空间,不难理解一旦市场失序,极容易给造假提供便利。对此,相关部门当加以规制。

  诚如专家表示,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给公众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隐含着对公众不利的危险因素,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未能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这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所以,治理假公众号骗人伎俩关键还在于法治的力量。这也亟待相关部门及行业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完善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净化市场环境。

  从使用者角度来讲,也应增强防范。比如,据微信官方团队提醒用户,使用前先点击公众号右上角的“更多资料”,查看公众号的具体信息,假冒官号的主体大多是一些个人、个体工商户或非对应的主体。同时,用户也应摒弃贪小便宜的思想,尤须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涉及到钱款时有必要留存证据,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第一时间报警处理。(来源:法制网 作者:杨玉龙)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