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我的“脸”怎么成了你的“商品”?
http://www.CRNTT.com   2019-09-16 21:34:31


  近日,记者发现,在网络商城中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这些“人脸数据”涵盖2000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网络商城运营方已认定涉事商家违规,涉事商品已被下架处理。

  我的“人脸”掌握在别人的手上。最熟悉自己“人脸”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一些商家,你可能只是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人脸,而有的商家都是对你的人脸“深入掌握”——每张照片搭配有一份数据文件,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信息等。这是否令你面部神经紧张?着实细思极恐,这或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

  我的“人脸”怎么成了你的“商品”?不仅掌握,而且还公然在网上售卖,视“人脸数据”为“商品”,将别人的“人脸数据”变现,用别人的“人脸数据”牟利。在“人脸数据”被售卖的背后,是一系列公民权利的被侵害。诚如有关人士所言的,从网络出售个人人脸数据这个情况来看,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在出售时没有获得公民的许可,这种行为是明确违反法律规定的。

  没有信息安全,就难有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我国首份《2018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对网络应用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过半数的网民表示进行网络购物、社交聊天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更大;近四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搜索信息不够安全;三成多的网民认为利用网络进行云盘存储、投资理财不够安全;两成的网民认为在使用影音娱乐不够安全;一成半左右的网民认为使用新闻咨询、地图导航、玩网络游戏不够安全。有网络安全感,才有网络幸福感,才有网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给人脸数据贴上“法治面膜”。将个人信息安全挺在前面,个人信息的价值才不会“跑偏”,就不会沦为被售卖的“商品”。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和起草,争取早日出台。一方面我们期待立法按下“快进键”,不再“拖后腿”;另一方面需要立法过程的蹄疾步稳、充分发酵,让人个信息保护法同时具备现实性和前瞻性。(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王旭东)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