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教育类APP就得有“教书育人”的样子
http://www.CRNTT.com   2019-09-09 22:19:11


  如今,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很多商家将目光瞄向了学生教育行业。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下,推广教育类APP自然是吸引学生及家长的有效方法。但应认识到,教育类APP就该有“教书育人”的样子,不该靠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来从学生身上“薅羊毛”。

  值得肯定的是,要求对教育类APP不设置准入许可体现出监管部门的法治思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原则。反过来说,如果对一个靠竞争即可调节的市场滥设许可,将会导致竞争不充分,商家无动力提升产品质量,最终无利于消费者的结果。

  对于教育类APP,法律和行政法规幷无设定相应的许可事项。那么,监管部门就没有理由滥设准入门槛。事实上,也只有让更多商家充分地参与竞争,各个APP开发者才更有动力和压力靠优质的内容赢得教师、家长、学生的青睐,而非坐享垄断成果。学生和教师也能优中选优,选择契合自身、有利于帮助学习的APP。

  但是,不设置准入门槛,不代表开发者可在APP中植入任何信息或链接。既然是教育类APP,就应遵循学生利益最大化,不该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尚未成熟,好奇心强,抗诱惑能力较弱,是非判断能力较差。这决定了如果任由其接触各种不良信息,其极有可能会无心学习,甚至误入歧途,难以自拔。尤其是,教育类APP推送商业广告、网络游戏的隐蔽性、欺骗性、诱导性更强,危害性更大,自然应引起警惕。

  对此,广告法明确规定,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网络安全法则要求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而教育类APP要是推送商业广告和网络游戏的话,无疑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不该被允许。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不乏一些教育类APP向学生推送商业广告和网络游戏,甚至推送不良信息。这理当引起监管部门和教师及家长的警惕。一方面,不该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在教育、学习类APP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理当强化监管,要求应用商店及APP开发者尽到责任,采取得力措施筛查、屏蔽、下架不当信息和违规APP。进而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免遭不当网络信息干扰。(来源:南方网 作者:史洪举 本文略有删节)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