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学伴制度”遭质疑,大学该靠什么诠释精神内核?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20:39:3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由曾经“一对一”配对模式升级到“一对三”配对制度,且大部分为女性学生。此事在网络引发轩然大坡,遭到公众强烈质疑。

  关于学伴制度,定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留学生而言,尽快熟悉中国国情、地方风俗、语言文化等有积极作用,从而确保留学生融入学校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这点是“学伴制度”的出发点和存在必要。对学校而言,为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条件与学习基础,是吸纳留学生的一种优势。同时于参与其中的国内学生而言,也不失为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既可以增强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也可在外语提升和视野开拓等方面有所帮助。

  但公众质疑也有其道理,不容忽视。譬如,“学伴制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留学生住宿条件更好的话题,其中是否同样存在外籍学生“优先权”和“特殊权”的嫌疑;再如,“大部分为女性学生”难免显得刺眼,是否存在歪曲“学伴制度”的不良因素。诸如类似,皆是相关部门和学校单位必须认真审慎对待的问题。要知道,大学以育人教学为本、崇尚真理民主,追求学业和知识臻境、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才是其内在底蕴和气质。

  当然,公众也不必对“学伴制度”过度解读,甚至产生毫无逻辑的臆断猜想。正如山东大学提到那样,“学伴制度”不仅为留学生、也有针对国内学生的具体项目;“大部分为女学生”也只因学校女性学生本身占比高。

  尽管学校方面做出解析,公众也存在诸多质疑。但笔者认为“学伴制度”争论的焦点,还得回到教育本身和大学精神的宗旨上来。不妨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伴制度”为何而来,即“学伴制度”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想必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彰显大学精神和教育格级而来,诠释一座大学的魅力所在,继而赢得社会信誉和口碑。吸引更多留学生也好、留住更多国内学生也好,皆不能离开一条真理,如古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用师德师风的教学队伍、优质品相的学术水平、锐意求善的敬学精神,才是大学拓展升格、敞开大门、面向世界的自信法宝。

  大学之道,千道万道,学业王道。今天也许是“学伴制度”,明天可能是“其他制度”,不管是什么制度,都不能脱离教学育人的轨迹、背离求学成才的方位。从某种意义上看,公众发出的质疑,正道出现实少数大学在诠释大学精神、恪守育人为本理念等存在不足和短板,而这值得当下所有大学引起警惕和重视,多些创新思变、多些实事求是、多些以学为本,总之每一项举措都应经得起学业学风、大学精神的反复审问。(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段官敬)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