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要懂得“水果自由”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http://www.CRNTT.com   2019-06-12 22:35:58


  最近数月,从“车厘子自由”,到“荔枝自由”,再到“苹果自由”,一股因果蔬价高引发的“水果自由”焦虑弥漫于中国舆论场上。“初夏的味道,只有钱包知道”,一句网络调侃,点出了今年春末夏初中国民众面对物价时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讨论“水果自由”话题,需要撇去浮沫,刨除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调侃狂欢不正经的成份、贩卖焦虑博眼球的成份,使之回归到一个“正常尺寸”的经济学话题,去寻找此间果蔬价格高企的真正原因。

  首先必须承认,水果贵了,这不仅是大众的感受,也得到了官方机构、行业机构的数据支撑。不仅是果蔬集体涨价,猪肉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高频采买的门类,给社会心理造成的“不可承受之重”就格外明显。

  那么,水果等农产品为什么“高冷”,这需要分类看待,不可一刀切下断论。

  一是季节因素,春末夏初,正是中国水果“青黄不接”的时节,储存的水果不断被消耗,新的应季水果还未集中上市。二是供应端出现问题,比如“苹果自由”问题就要追溯到2018年灾害、生产小年因素,猪肉问题要追溯到非洲猪瘟的影响。三是物流环节的问题,比如荔枝的储存条件要求高、物流成本必然增加,卖价自然高。四是消费习惯与偏好问题,比如“车厘子自由”问题,中国国产樱桃大量上市在夏季,春季的车厘子大多数是进口品种,随着进口车厘子消费近年渐成风尚,年轻人、中产家庭即便价高也“停不下来”,很难说一声慨叹里没有炫耀的成份。

  综合上述四个因素,供需出现暂时性的不平衡,是这轮果蔬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一个社会里,物价有涨有跌,有波动是正常的,怕的是物价持续上涨而导致通胀。这也正是民众的一种担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