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解决“廉价常用药短缺”还需政策发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5-31 16:17:49


  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和群众反映,时下部分呵护群众健康的廉价常用药短缺,有的临床常用药一药难求,价格飞涨,甚至涨了50多倍。

  其实,廉价常用药短缺现象,早不是什么“新闻”了。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2015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放线菌素D”全国断供。可以说,这几年廉价常用药频频告急的报道,从来就没淡出过公众的视野。

  廉价常用药,因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又是老百姓经常使用的药,所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中颇有口碑。比如,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腰痛的复方氯唑沙宗胶囊、治疗痛风的别嘌醇胶囊、用于心衰急救的西地兰等,都是深受欢迎的物美价廉好药。然而,这些效果好又便宜的常用药,近年来却呈消失之势,要么短缺、要么涨价、要么停产。

  廉价常用药轮番上演“药荒”潮,出现这样的现状,也是由多种因素所致。有的药物原料供应季节性强,有的临床用药量小且不稳定,有的囤货不卖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但从深层次上来讲,廉价常用药的逐年消失,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廉价”上。由于廉价药盈利空间较小,配送方和销售方大多不愿做这种没有赚头的买卖,往往“择贵而送”或者向患者推销利润更丰厚的替代药。加之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甚至出现药价倒挂现象,导致药企的生产积极性也不高,更倾向于生产高价药。

  需要的常用药买不到,买到的常用药又太贵。廉价常用药“玩失踪”,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切不可小觑。其一,导致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其二,会直接加重民众的经济负担;其三,会加剧医患之间矛盾,让患者误以为医生为了拿回扣故意开贵药。

  社会有需求,市场没供给,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廉价常用药已处于严重的“市场失灵”状态。既然如此,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就应该及时补位,以问题为导向,从定价机制、医保制度、招标采购、税收制度、专项资金、银行贷款、审评审批等方面,给予廉价常用药生产企业政策倾斜。对于临床必需,用量少、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不妨纳入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层面,由政府监管或委托企业生产,幷建立廉价常用药专供渠道,从而确保民众有质优价廉的药可用。

  药品关乎着群众的身体健康,花小钱治好病是群众的共同心愿。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当以群众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拿出切实的举措促进廉价常用药强势回归。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用有形之手抚平民生之痛,正是人民政府应有的担当。(来源:人民网 作者:武西奇)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