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自动续费”需要主动监管
http://www.CRNTT.com   2019-04-29 23:26:23


  本想只开通一个月的会员,却在第二个月被自动扣费,这大概是许多人在使用APP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据媒体报道,目前市场上流行的50款热门APP,七成以上都有自动续费功能,幷且部分还存在忽悠用户“自动续费”的嫌疑。就在前不久,有平台发布了《3•15中国网民互联网消费投诉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消费者账户被“不明扣费”的投诉量最多,在总投诉中占比高达34.2%。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付费会员制已经在互联网各领域深度使用。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现实中,却被一些商家“用坏”——免费体验服务变成了付费会员,包月服务变成了“自动续费”。如此暗中给消费者“下套”,让消费者多花钱购买服务,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自动续费”乱象频发,与目前互联网企业经营理念有关。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普遍推崇“流量为王”,在他们眼中,只要拥有庞大的粉丝,就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和超强的变现能力。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增量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存量市场。为了“留下”消费者,有些互联网企业将“自动续费”“连续包月”等选项放在不起眼的位置,用较小的字号、较淡的颜色标记,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察觉不到。而且,即便消费者发觉后,想取消“自动续费”,程序比开通时繁琐多了,甚至找不到取消页面,只能被迫接受。

  消费者所带来的流量对于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它是企业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但是,这种利用“自动续费”留住消费者的方法看似精明,实则“自作聪明”。互联网企业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替消费者勾选,势必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消费者抛弃,被市场抛弃。

  “自动续费”现象的背后是互联网企业经营的失范。寄希望于互联网企业自身“净化”,显然是不太可能的。由此,就需要有来自外部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给运营商的宣传、收费等行为定规矩、立标准,倒逼APP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而对于出现违法侵权问题、“吃相难看”的运营商,还有必要记入征信系统,甚至拉入黑名单,使其付出应有代价。

  当然,消费者在选择使用付费APP时也应该多一分理性和谨慎,除了将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的“自动扣费”选项关闭之外,还要多研究一下APP的使用流程、使用须知、注册条款,尤其是多看看收费项目,切莫图方便省事落入“自动续费”的陷阱。(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朱文龙)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