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猝死获救”不能只靠运气 急救知识亟待普及
http://www.CRNTT.com   2019-04-04 22:26:29


  日前,一位“幸运”的患者刷屏了。3月25日晚上,一名中年男子在北京东单体育馆打篮球的时候发生猝死,恰巧,隔壁的羽毛球馆有6位协和医生在打球。得知消息后,6名医生飞奔患者身边,开展了半小时的现场急救。此后,急救车将患者就近送到同仁医院,半小时后,患者苏醒了。

  协和医院官方微博发布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急救故事后,网友纷纷感慨“患者太幸运了”。的确,发生心脏骤停时,附近正好有国内顶级医院的医生,及时开展心脏复苏;所处的体育馆正好配备有自动除颤仪(AED),经过两次除颤,恢复了自主心率。不过,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幸运”是难以复制的。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54.4万,其中超过80%发生在医院以外,院外抢救成功率不到1%。心源性猝死急救,素有“黄金四分钟”之说,如果在4分钟以内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其救活的希望可以达到50%以上。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将下降10%。在生活中,由于急救常识缺乏,很多患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急救,等到救护车赶来时已是回天乏力。

  前不久,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段军,在做客人民网健康论坛时谈到,“院外心脏骤停急救靠四个字——会、敢、近、全。”可以说,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敢”的问题。目前,主要应该在“会”和“全”上面下功夫。

  在发达国家,掌握急救技术已逐渐成为公民的基本技能。德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而我国不到1%。此外,自动除颤仪(AED)被称为“救命神器”,如能在一两分钟内对心跳骤停的患者给予电击除颤,救活成功率高达90%。自21世纪开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已配置和推广使用AED,美国达到317台/10万人,日本达到235台/10万人。我国目前只有0.2台/10万人。

  事实上,心肺复苏和自动除颤仪的使用,都不是什么难题,普通人通过培训完全可以掌握。值得欣慰的是,央视《新闻1+1》的调查显示,有94%的网友表示愿意学习相关急救技能,显示了我国全民学习急救技能所具备的雄厚基础。

  今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急救知识普及无疑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关部门应将急救培训和公共场所AED配置纳入医疗布局规划,通过把急救常识列入学校课程、开展急救知识公益讲座、将AED配置与公共服务场评级挂钩等途径,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和急救设备配置率,让更多人敢救、会救、能救。(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张淳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