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取消公摊”误读背后的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19-02-27 16:08:11


  2月23日,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引爆舆论场,甚至被解读为有望“取消公摊”。

  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超高公摊伤民太甚的类似报道,此前已经引爆多轮舆情。基于这样的背景也就不难理解,该规定何以能够引来如此之多的公众关注。哪怕还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哪怕对房产交易实际约束力未知,公众的关注热情也被瞬间点燃。只可惜,“取消公摊”的阐释十有八九只是媒体和公众一厢情愿的误读。

  “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不等同于“住房按套内面积计价”,合法的销售合同上也许必须标明套内使用面积,但是幷不意味着房产也必须以套内面积计价。说到底,这只是一个工程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即便成为正式文件,也不确定是建议标准还是强制标准。短期内既不会影响楼市供需与价格,也不会影响购房者实际成本。

  事实上,即使“取消公摊”也不会真有降低房价的效果,无非换了一种计价方式而已。如果“取消公摊”,公摊少的多层楼房价格涨幅也许相对较小,公摊多的高层楼房价格涨幅可能就大了。公摊面积的概念当初被李嘉诚“发明”,本就是因为房价涨幅较快,希望借此摊薄单位面积价格。房价高企之时取消公摊,势必会制造一轮房价涨幅,这恐怕是很多方面都不愿看到的,幷不利于稳定楼市。

  我们缴纳的物业费、取暖费等,都是根据含有公摊的面积计算缴纳,公摊面积因此会带来很多莫须有的费用——这被认为是公摊面积的一种“持续伤害”。从公平角度来说,按套内面积计算显然更合理。但是这也不一定非要取消公摊,直接改按套内面积计价收费即可,反正房产证上都有套内面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