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从翟天临到梁莹,有多少知网论文经得起查?
http://www.CRNTT.com   2019-02-14 20:51:42


  刚在春晚演完打假警察的翟天临,旋即陷入论文造假漩涡,引发举国关注。

  翟天临这两年挺火,演技也备受认可。除了演戏,在学术之路上也是顺风顺水,于去年6月正式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又于今年1月收到了北大光华学院博士后录用通知书,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但因为在一个直播节目中说了一句“不知知网”,结果被扒出论文严重抄袭,人设瞬间崩塌。

  在搞学术的人眼中,“不知知网”比“不知妻美”要严重得多。翟天临的这次自我暴露,相当于自己打了自己的假。目前北京电影学院已成立翟天临事件调查组,而翟天临的明星效应,则进一步引发舆论对整个学术生态的关注。

  从官员论文造假到明星论文造假,背后的共同点都是“权力”——官位带来的权力和影响力带来的权力。权力与学历的纠缠,从古至今就一直未曾断绝。与一般的知名演员相比,翟天临“实力派”的形象要更突出一些,但演技的实力与学术研究的实力之间能否画等号,尤其是从影视表演横跨至经营管理,这种“实力”的转化和过渡是否过于突兀?“实力”是否也存在“通感”和“移觉”?都值得探究。

  眼下翟天临因为“不知知网”成为众矢之的,而另一位“颇知知网”的知名教授亦曾身败名裂。后者名叫梁莹,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不到40岁的长江学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因为主动删除知网中多篇论文引发关注,随后被查出学术造假,被取消导师资格,调离教研岗位。二者都是很偶然地被指学术造假,然后稍微一查就问题成堆。

  那么问题来了,只是翟天临和梁莹经不起查么?有多少知网上的文章经得起查?那些经不起查的文章背后对应的是什么人、什么身份?揪出或者打倒一两个偶然闯入公众视野的“倒霉蛋”幷不值得欢呼,重要的是如何重塑学术规则,建立一个更健康的学术生态。(来源:晶报 作者:彭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