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文物保护不能“无利不起早”
http://www.CRNTT.com   2018-12-03 14:11:37


  按照当地县志记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杜牧的墓还有高约7米、面积达一亩地的规模,后来因为从政府到百姓都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当地村民挖土盖房、取土垫猪圈等等,逐渐把墓地蚕食一空。如果说杜牧的墓从有到无,源于当时文物保护意识严重欠缺,有历史原因在里面的话,现在任由其遗址继续被忽视、被践踏,就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如今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之下,各地掀起了争抢名人故里的高潮,不但诸葛亮、赵子龙、貂蝉、李白等人的故里被各方争抢,就连西门庆这种“反面人物”也成了争抢的香饽饽。虽然各地都是打着保护文化、保护历史遗迹的名义,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在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现实利益——这些名人的故里或遗迹能够打造成旅游项目,能够给当地带来真金白银的好处。

  虽然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功利,但是在客观上确实对历史遗迹、人文古迹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杜牧墓“门前冷落车马稀”,有网友调侃“文物古迹太多了、保护不过来”。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名气比不上“大李杜”,又缺乏争议,开发利用价值相对不高,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其保护的“动力”不足。

  “孤坟三尺土,谁可为培栽?”杜牧重病之时写下的诗句,千年之后竟一语成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待历史人物的这种厚此薄彼,既体现了一种功利思维,同时也缺乏历史责任感和长远眼光。历史文物是全人类的财富,不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现在“杜牧们”确实没有“李白们”炙手可热,但是谁敢保证随着历史和文化研究的发展,有朝一日情况不会发生改变?那时候再想回头去保护,可能就为时已晚,消失在风雨中的历史遗迹是不会再生的。(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苑广阔 本文略有删节)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