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强化对“网络水军”全链条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22-07-07 18:23:17


  据媒体报道,自6月26日起,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以进一步遏制“网络水军”及相关黑灰产业的滋生蔓延趋势,切实维护网络生态、市场经济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网民苦“网络水军”久矣!有媒体调研发现,9元可转发1000条,7元可以屏蔽1000条差评,话题阅读4元就可刷100万阅读量……捧人造势、恶评去势、有偿删帖、刷量控评,这些不过是“网络水军”常规动作;更有甚者,通过“网络水军”发布违法有害信息“制热点”“蹭热点”,意图操控或扰乱网上舆论秩序,或者借此实施敲诈勒索。网络水军不仅出没在电商平台,社交网络、搜索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几乎都是“重灾区”。

  虽然打着网络公关、舆情监测或搜索优化等旗号,但多数“网络水军”实则为虚假舆论炮制机器。这架机器背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我们通常理解中的“网络水军”,多指那些实际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点击、留言等行为的账号及其背后的操作者。他们规模庞大、神出鬼没,但在整个利益链条中,他们不过是处于最底层的且收益最少的那部分。在他们之上,还有发布“任务”的雇主以及多个层级的中介及组织者、管理者。

  成为一名网络“水军”,幷不需要特别的技能,不夸张地说,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足矣,而且按件计费,来去自由。当前,随着监管的升级,网络水军也不断“进化”能力及策略。初始阶段,“网络水军”账号背后,多数对应存在一个真实的人,而现在随着速发等技术的发展,账号注册和内容分发,甚至包括“养号”等行为,都可以由机器算法来完成。“网络水军”的这种分散性、流动性、大规模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给治理网络水军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网络水军横行泛滥,幷不只是影响某一个人的购买决策和信息接收。当大量的定向特制虚假信息铺天盖地出现在信息环境和平台上,其污染的是整个信息网络和环境,扭曲的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认知和互动。更不用说,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络水军的行为已经侵犯到了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到了市场经济的正当竞争和规范秩序,已成为影响网络社会安全和生态的严重障碍。也因此,此次公安机关在过往“净网”系列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接续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得到了很高关注和期待。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