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旅行的价值不只是“滤镜风景”
http://www.CRNTT.com   2022-06-07 16:31:15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旅游日”,很多人都受阻于疫情不能出远门,只好借助互联网“云旅游”。图文、视频和AR技术尽展祖国河山的秀美风光,也在无数人心里“种下了草”——“网上得来终觉浅”,待到疫情缓和之后,他们还要线下实地游,打卡“拔草”。

  也有人担心,“云旅游”种下的“草”,也可能是挖下的坑。有媒体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云旅游”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65.3%受访者希望避免过度美化滤镜、保持真实自然,以免将来实地游时期望太高导致失望太大。

  在呼吁营销机构真实自然、游客冷静理性之余,滤镜横行、美化过度背后的一个问题也不应该忽略——目前旅游市场内涵窄化、产品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景区景点的“颜值”成为衡量其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在“颜值”当道的评价体系下,诉诸感官、粗暴直接的“风景美”“观光游”,自然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利器。与“美景”相比,历史文化、人文风俗、风土民情这些更加多元的旅游元素,都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秀美风光固然是旅游市场的重要卖点,但如果片面推崇景点景区的颜值,就会进一步固化旅游市场内涵窄化、产品单一的现状,也使旅游体验趋于单调、平面。其实旅游的魅力远非只有秀美风光。“在路上”的体验包罗万象、博大深刻,值得旅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感受挖掘。哪怕不那么优美但别具特色的自然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甚或仅仅是别处人们与我们不一样的日常生活,都是旅游的价值所在。

  笔者曾从上海千里迢迢远赴广受赞誉的青海茶卡盐湖,但当地正值阴冷雪天,天空浓云密布,地面白雪覆盖,目之所及一片灰暗、萧索。如果对照“云旅游”里唯美梦幻的“天空之镜”,此情此景实在让人失望,大有“掉坑”之叹。然而,如果把心怀放宽一点,在远赴茶卡盐湖的路途中,通过观察、结识形形色色的旅行者,也能得到沉甸甸的收获。有人开着汽车,从广州一路前往新疆西北部;有人走走停停,一边打工积攒旅费,一边周游全国;有人背着背包,沿着青藏线徒步进藏。倾听他们的故事,如同阅读一本本人生之书。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