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堵住“跨国”漏洞,维护高考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19-06-13 10:56:56


资料图:2018年6月5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毛坦厂中学的考生乘坐专用大巴前往市里参加高考,家长与居民夹道欢送。这里每年考生出发都会有万人送考,毛坦厂中学也被网友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评社香港6月13日电/2019年中国高考刚刚落幕,作为中国学子实现未来阶层跃升的关键途径之一,有关高考公平性的讨论热度年年不减。以高考正式考试为界,前溯阶段,公众最为关注报考公平性问题,集中体现为近年民怨颇大的“高考移民”问题;后续阶段,随着各大高校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出炉,录取公平性问题将得到新一轮聚焦。

  美国《侨报》6月11日载文《堵住“跨国”漏洞,维护高考公平》,文章说,对于“跨省高考移民”,公众幷不陌生,5月份曝出的深圳高考移民事件中,涉事学校和学生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理,及时平息了舆论的火气。而在近日,大陆知名媒体财新在网站上推出一篇报道《“衡中模式”拓土境外华侨班 高考移民产业链延伸》,再次引起舆论对高考移民尤其是“跨国高考移民”这一“神操作”的关注和批判。

  该文披露,大陆知名中学、河北衡水一中已在马来西亚开设分校一年,设国际班和华侨班。华侨班除了招收港澳台学生外,还招收拥有马来西亚第二家园(马来西亚鼓励外国人前去旅游居留的商业项目)身份的学生,不少移民机构将其中的联考资格作为卖点。

  华侨生联考,是中国官方单独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专门高考”,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份,中国国内大多数重点院校都参与相关招生。一个以高考作为目标进行备战的学生,如去参加华侨生联考,其得到高分、被好学校录取的几率会大增。因此,早在十多年前,华侨生联考就开始被一些家长视为花钱为孩子买逆袭的捷径,被中介视为钻空子牟利的摇钱树。

  不可否认,经过一系列运作包装而成的“伪华侨生”,有的幸运地混过审查、上了好大学。但随着这些年“跨国高考移民”“伪华侨生”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官方机构对华侨生联考报告资格进行收紧、规范,中介和家长投机取巧的空间越来越窄。

  制度层面,根据2018年11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学生简章”,中国从2019年起对华侨生资格作新的调整,总趋势就是从紧、从严、从细,从政策依据上最大程度上堵住花钱买个外国身份、再在该国逗留一段时间就能摇身变为华侨生的可能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