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连年第一秘诀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9-10-03 08:52:27


资料图:这是长沙的三一重工生产车间。(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0月3日电/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年居世界首位……70年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变让世界惊叹,也让世界好奇,中国是怎样做到的?

  法国《欧洲时报》9月26日载文《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连年第一,密钥是什么》,文章说,在24日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发布会上,中国三位财经官员用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将中国70年来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变革向记者们娓娓道来。1952年至2018年,中国GDP从679.1亿元(人民币,下同)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如今,中国已成科研人员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世界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世界第一……

  这些“宏大”的数字最直观的注脚,就是普通人生活的变迁,从吃不饱饭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从凭票购物、排队抢购,到坐在家中按下手机键就能送货上门;从“交通基本靠走”,到搭乘高铁、骑共享单车……

  而这背后,又是属于中国特有的逻辑与理念。

  ——从制度层面看,中外许多经济学家都在研究探索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有人尝试用西方主流理论解释中国,幷试图影响中国政策制定,也有人利用中国经验的独特性,对主流经济学提出挑战、修正乃至否定。正所谓“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一直在探索与实践中寻求着更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设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到如今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一直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调整。尽管其中会有一些“误差”,比如“大跃进”时期“亩产万斤”的粮食高产“卫星”,市场化导向改革思路的争论,以及几年前部分地方出现数据掺水、统计造假现象,但都得到了修正。

  ——从增长动能角度看,不同于西方国家已经幷继续在去工业化轨道上一去不返,中国仍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就指出:“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近40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曾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让中国这个曾经连火柴、铁钉都要进口的国度,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让“中国制造”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一枚标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