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企要的不是特殊保护,而是公平对待
http://www.CRNTT.com   2019-10-14 12:10:32


漫画:门槛
  中评社香港10月14日电/自2018年11月“民营经济离场论”遭到官方正面驳斥、民营企业被定性为“自己人”以来,如何更好促进民企发展成为中国各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其中以法治护航民企发展、让民企得到公平公正对待成为重要的子议题之一。

  美国《侨报》10月10日载文《民企要的不是特殊保护,而是公平对待》,文章说,近日,中央依法治国办部署开展专项督察,各省将在10月中下旬开始,对本地区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摸底。此前,司法部出台了“保护民企20条”,最高法召开座谈会幷表示将全面清理司法解释,对涉及民营企业的不平等规定一律予以废止。

  中国当政者在民企发展问题上越来越倚重“法治”这一工具,有以下两个大背景。

  一是依法治国大背景。法者,治之端也。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能力被视为评价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在经济领域,“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正成为国家共识、社会共识,不仅内外资企业需要平等保护,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也需要平等保护。

  二是经济转型大背景。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加上外部环境不佳,亟需培育经济内生动力。民企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吸纳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的占比超过90%,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市场主体。只有依法保护好这一市场主体,才能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继续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回首过去,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在荆棘中探索生路,中国民营企业家戴着镣铐在跳舞。地位弱势导致的不公平对待,发展靠政策、靠关系所伴生的不确定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企业不规范运作引发的灭顶之灾,民营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被卷入产权纠纷……这些“成长的痛”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时有加剧、时有缓和,需要法治的不断完善和真正落地来获得根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