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严守金融安全底线谨防外部风险冲击
http://www.CRNTT.com   2019-07-10 07:56:14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围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专题,再次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会议认为,金融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大事。会议强调,当前要特别关注外部输入风险,防止外部冲击、市场波动传染,积极防范化解重点机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经济参考报发表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静文文章表示,一直以来,金融安全问题始终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2017年7月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再次举行集体学习,强调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

  文章分析,近两年来,监管部门下大力气集中整治金融乱象,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来自内部的风险压力明显减轻。但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来自外部的输入风险可能会加剧。

  一方面,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步伐正在提速。比如在最新公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中,外资对证券、基金、期货及寿险的投资比例限制将放宽至51%,且于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各项开放措施的相继推出,将使得原来受政策保护的市场与机构直面外部冲击,发生风险的概率会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升温,特别是全球贸易摩擦在2018年骤然加剧,使各国发展失衡、治理困境、财政赤字等问题更加凸显。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原来被掩盖的风险可能会集中暴露,进而会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冲击。

  具体而言,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外部冲击:一是来自贸易渠道的冲击。目前来看,全球经济下行仍未触底。6月份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已经回落至49.4%,连续14个月下行之后已降至201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经贸摩擦却有愈演愈烈迹象,G20峰会刚刚落幕,欧美之间、日韩之间都抛出了新的贸易制裁措施。全球经济的失速以及贸易摩擦的升温,将使中国出口面临巨大压力,进而会导致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上升。

  二是来自金融渠道的冲击。由于目前各国都面临增长乏力的情形,货币政策已重新转向宽松,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已先后启动降息,欧、美、日都对宽松持开放态度。这可能会导致各国货币的竞争性贬值,也可能引发全球资产泡沫继续膨胀。目前大部分国家基准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一些国家甚至处于负利率区间,宽松货币政策收效有限,再加上创纪录的债务水平,可能会使央行丧失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进而引发新的全球危机。

  三是来自地缘政治的冲击。英国“脱欧”悬而未决,美伊局势难以缓解,地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将会导致市场避险情绪的阶段性升温,推动资金逃向黄金、日元、债券等避险资产,也可能会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增加输入型通胀的风险,导致经济出现“滞胀”的糟糕情形。

  文章最后说,即便如此,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并不会受到影响。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易纲答记者问时曾表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是根据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决定的,将会坚定不移地推进。但同时,央行也将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可以预计,通过改革开放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成为中国经济金融工作的主旋律。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