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李武忠:亚洲应积极应对高粮价冲击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00:23:18


李武忠(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台北9月19日电(作者 李武忠)在历经数个月的高粮价冲击后,全球食品价格指数(FFPI)好不容易连五个月下跌,全球粮食危机稍有缓和之际,全球稻米最大输出国印度(2021年印度稻米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2150万吨,占全球稻米出口比重约41%),继5月中旬禁止小麦出口后,再度因当地降雨不足,导致稻谷面积减少了380.6万公顷,产量可能减少约 6%。

  印度为了提高本土供应,日前下令加强稻米产品出口限制,禁止主要用作动物饲料和乙醇生产的碎米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塞内加尔、越南和印尼),并对白米及糙米课征20%出口关税,藉此增加当地供应,稳定价格,降低通膨(印度8月的食品通胀达7.62%)。这可能导致国际米价上涨,增加稻米进口国的进口成本,加上泰国和越南于8月底,就提高全球稻米价格达成了共识,稻米很可能成为新一波价格飙高的粮食商品,影程度值得持续关注。毕竟任何出货量的减少,都会增加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FAO 即一再呼吁粮食出口国,应该摒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不要对粮食出口实施禁令。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1.5亿小农靠种稻维生,到2022年底预计全球将生产约5.15亿吨稻米,其中九成稻米在亚洲生产和消费,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等。近年来全球稻米供需延续宽松格局,只是传统农业生产仍取决于天气状况,近来中国、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相继受到乾旱洪水等极端天候侵袭,加上化肥价格高涨影响,亚洲今年的稻米收成将受到影响,恐致原本相对平稳的稻米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谷物价格再度上扬。

  水稻种植既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影响气候变化:在东南亚地区,水稻种植占该地区甲烷排放量的25-33%,有研究指出,除非引入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如实施气候智能型农业),否则东南亚很可能因作物产量减少、土地稀缺和气候变化,失去其主要稻米出口国的地位。如何透过“粮食价格”维稳来保持经济、社会及物价稳定,成为亚洲国家亟待克服的议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