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李武忠:俄乌战争暴露全球粮食供应的脆弱
http://www.CRNTT.com   2022-03-13 00:11:21


李武忠(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台北3月13日电(作者 李武忠)COVID-19疫情大爆发,全球物流几乎陷入瘫痪,严重影响到食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推高重要民生物资价格,又逢身为重要粮食生产国的俄乌开战(两国合计占全球小麦总出口量约30%,玉米总出口量约20%),战乱使人流离失所,许多耕地没人耕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乌克兰被迫管制重要农产品出口(包含黑麦、燕麦、玉米、荞麦、葵花籽油、禽肉及鸡蛋等),加以美国宣布对俄国实施石油、天然气、能源禁运以及欧盟各国海关禁止俄罗斯货物使用其港口等等,偏偏阿根廷和巴西的作物长势持续不佳,势必对全球农产贸易、粮食供应链、油价、通胀等产生连锁反应,全球农产品贸易被迫站在风暴的第一线,有可能刺激全球食品通胀。

  许多国家正遭到农产品价格飞涨(战火导致小麦期货暴涨40%,玉米狂涨15%),燃料成本暨生产成本上涨、化肥更贵的冲击(如泰国国内玉米、小麦、豆粕等饲料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猪肉、鸡肉和鸡蛋价格已创下8年来新高),日常食品的成本上升,食品公司和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采购成本。疫情、极端气候跟区域冲突,已成为饥饿和供应链中断的主要驱动力。农业是一个全球系统,俄乌冲突正产生蝴蝶效应,加大了全球粮食供给和贸易的不确定性,例如乌克兰每年超过 40% 的玉米和小麦,系出口到严重依赖进口的中东或非洲,也凸显农业供应链需多元化的重要性。为求自保,阿根廷、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尼等国纷纷对国内重要农产品实施管制出口,优先确保其国内粮商可获得充足且价格稳定的农产品,其他国家若争相效尤,将严重影响国际谷物的正常交易及运作。
 
  中国大陆虽然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每年尚需从国外进口相当数量的黄豆、小麦、玉米(中国大陆从乌克兰进口玉米约占3成,主要用于饲料加工)。根据中国社科院报告提出警语,到“十四五”期末,中国大陆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加以极端气候、地缘政治纷争及“双碳”(碳中和,碳达峰)达标等等,都会让粮食安全问题更加棘手。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中国大陆为保供稳价,改采多元的“大食物观”,除鼓励国内增产外,亦积极布署从国际市场大量收购粮食(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1.65亿吨,增加28 %,其中玉米进口量达2836万吨,小麦进口量为977万吨,创下历史新高,黄豆进口量为9652万吨,比2020年下降3.8%),藉以提高安全库存量,粮食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由于粮食储备需要空间、设备,成本比较高,且容易霉变,还是需建立最适仓储规模;近来为因应俄乌战争,中国大陆海关还特别开放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原允许进口俄罗斯小麦的产地仅限4个地区),不仅为俄罗斯的粮食销售提供一个出口,也有助于满足本身粮食进口需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