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本投降日 两岸四地学子共赴抗战纪念馆
http://www.CRNTT.com   2016-08-15 10:07:25


来自两岸四地11所高校的百余名青年大学生们参观了位于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评社 秦正阳摄)
  中评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秦正阳)“爱只因有你”大型公益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之——“新西行漫记”于8月15日上午正式启动,来自两岸四地11所高校的百余名青年大学生们参观了位于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回顾民族历史,重温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纪念馆所在的宛平城正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地,“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而同学们来到抗战纪念观的这一天,正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的形式正式宣告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与美苏一同迎来了对日本侵略者及法西斯阵营的最终胜利。
 
  在15日上午的参观过程中,两岸四地的青年大学生们通过馆内1100多幅照片、2800多件文物和大量视频影像,了解了中华民族共赴国难,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光辉历史。在一件件展品前,年轻学子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并不时询问有关情况。在参观《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时,来自台湾的同学们看到一个个熟悉的人物、地名与事件,重拾起两岸共同承载的历史记忆,并被台湾抗日英烈的民族大义所感染。
 
  此次“新西行漫记”以“重走斯诺道路,感悟民族精神”为主题,来自两岸四地的百余名传媒院系的大学生们将沿着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足迹,重走陕西、甘肃,深入了解当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重温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苦难与辉煌,而2016年正是斯诺第一次访问陕甘宁边区的80周年。
 
  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根据地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边区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就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毛泽东评价说,《西行漫记》以及斯诺关于中国的著作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催化剂,对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他在弥留之际,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以马海德医生为首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今天的北京大学内。
 
  两岸四地的青年人们在此次“新西行漫记”中除回顾历史外,也会更多地“接地气”,在中国西部地区实地看一看、听一听,了解当下中国最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国家的整体面貌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两岸四地的青年人将在交流互动中,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建立真诚的友谊,携起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