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综述
http://www.CRNTT.com   2019-11-16 00:09:56


  中评社╱题: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综述 作者:海涵(北京),中评社记者

  第二届“两岸一家亲”学术论坛于9月22日在甘肃省榆中县举行。两岸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与祖国和平统一前景、台湾民情变化趋势研判、两岸关系和台湾政局趋势与风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综合各位学者会上的发言和会下提交的论文,可以总结出以下五个关注点: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的讨论;二是对“一国两制”的思考;三是对当前及未来台湾政情民意的研判;四是对两岸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阐述;五是对祖国和平统一之路的探索。

  一、对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的不同解读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作重要讲话,提出了“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五项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在大陆引起各界人士热议,更是被许多资深的对台研究者奉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时代对台工作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宣言书”。而台湾社会各界也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台湾朝野各界对习近平总书记的“1·2”讲话所作解读不一,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与纠结点。

  论坛期间,来自两岸的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进行了探讨。

  大陆学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方面回顾了过去7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肯定了过去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规划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政策和举措,是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宣言书,也是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路线图。同样来自大陆的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黄家鑫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这是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大陆的对台工作明确了指导方针。

  台湾学者“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外交及国防组特约研究员”李华球分析,习近平主席1月2号的对台讲话是在外部有压力、两岸有抗力、内部有拉力的情势与局面之下,所构建出的大陆对台之策略,藉此以外防突袭、内防突变,以控两岸之战略格局与手段,以因应在外部介入与挑弄两岸变局之势,用以稳定内部局势之手段。他特别分析了台湾政界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态度,认为,台湾相关部门虽也采取研析,但未特别重视研议,反倒为了“2020大选”而讨好某些选民的喜好,忽视、轻蔑习近平主席对台重要讲话对台湾的严厉性和重要性。这是严重的战略与战术的轻忽和轻觑之病,令人忧虑。

  台湾嘉南大学助理教授陈明德进一步剖析了台湾各界对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的解读与纠结。他指出,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台湾各界基本上依照各自立场、政治光谱及对应的意识形态提出解读与回应,或以为是“中共展现两岸的‘主导权’及‘主动权’,明知‘一国两制’在台湾没有市场,却提出促统方案,分明意图分化两岸”;或以为“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有异于港澳模式,且愿意纳入双方透过共议的过程来协商,应该要做善意的解读”。由此可见,台湾各界回应的纠结点依然存在,成为未来协商成功与否的症结。

  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作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之际,这番重要讲话不仅是讲给大陆人民听的,更是讲给台湾同胞听的。大陆各界在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也应高度关注岛内社会对这一重要讲话的认识和理解,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真实意涵为岛内民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一国两制”:当与时俱进、融入新思维

  自今年1月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之后,对“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便成为热点议题。

  而近期发生的香港事件则再度引发了探讨“一国两制”的热潮。许多人开始对结合“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对“一国两制”进行反思,希望可以用新的思维构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同样以香港的实践经验为鉴,认为“一国两制”需要与时俱进。他指出,面对近来香港的事件,需要对内因进行检讨,对内因的检讨越深刻,对外因所造成的动乱就越有可控性。“一国两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在新时代,我们要探讨“一国两制”的新方向。北京应重新发表新时代下“一国两制”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崛起、逐步迈向世界中心的大形势下,应审慎思考台港澳的“一国两制”原则为何及如何区分;台港澳分别与大陆的关系为何、与国际的关系为何、与未来的关系为何,必须从长治久安的角度去加以规划新时代的“一国两制”。特别是在百年变局下,国家如何变化、“两制”如何变化,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大国所应有的眼光,这也才是负责任的、积极的“一国两制”。而不是教条主义地守住一、两句话,从而使得极为创意地解决政治难题的方案变为僵化的政策、不变的制度,限制了“一国两制”的蓬勃生机。

  《两岸犇报》发行人陈福裕进一步指出了“一国两制”香港方案与台湾方案的不同。他指出,香港的实践经验为“两制”台湾方案提供了某些重要的思考。第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未来“两制”台湾方案到底跟现行的香港方案有什么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回归的,其自身并非谈判的主体,谈判的主体是英国政府跟祖国大陆。因此,整个香港的“一国两制”方案是中央政府对国家统一的意志透过基本法所做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台湾问题是中国历史上内战和分治的结果,需要透过和平谈判来寻求和平统一的方案,因此是一个参与性的过程。在这个参与性的过程中,可以建构出一个两岸都能接受的、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方案。这个可能性特别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1·2”讲话里,即“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

  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则提出可以用民主治理思维去构建“两制”台湾方案。他认为,用民主治理的思路重新建构“两制”台湾方案的方向,才有机会让多数的台湾人愿意正视这样的方案。经济是评判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大陆的GDP在短短20年内增长了10倍,大陆的治理效果有目共睹。此外,大陆的人民民主体制跟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体制思维是一样的,就是通过跟民众的良善互动建构治理的目标、让民众过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1·2讲话中,提出“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这就是民主治理的一个表现。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1·2讲话中还提到“民主协商”,对此,除了形式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实质的内容。在“一国两制”在台湾已经被污名化的形式之下,要营造出一种氛围去推进协商。为此,应该要落实落细两岸的融合发展,让台湾人相信中国人会帮助中国人,“一国两制”不是推掉台湾,而是帮助台湾。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最早就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产生的,并率先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个充满历史智慧的顶层设计,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因此,“一国两制”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新时代要探索“一国两制”的新方向、面向台湾则要探索适合台湾社会发展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三、台湾政情民意:纷繁复杂、形势严峻

  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1·2”讲话还是“两制”台湾方案都不仅仅是大陆方面单向的政策宣示,只有融入台湾方面的回应和互动此二者才拥有完整的灵魂。祖国的统一是大陆和台湾双向的统一,因此,分析弄清台湾社会的政情民意至关重要。

  关于台湾社会的政情,有几位学者分别讨论了台湾的战略处境、2020台湾领导人选举情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汪署申聚焦台湾在中美博弈中的策略处境。他指出,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扩大、两岸关系对立对抗的复杂形势下,台湾的战略处境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为:第一,台湾在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地位上升,进入美国推动“印太战略”遏制中国大陆的最前沿。第二,中国大陆坚持维护涉台核心利益,加大“规制美国、遏制台独、促进融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台湾战略处境的中美因素在发生变化,在涉台问题上,中美任何一方的出牌均可能引发另一方的反作用力,双方的较量将牵制整体的台海局势。在此过程中,台湾将无法置身事外,面临被动卷入的风险,尤其是民进党执政,加上特朗普的变数,“台独”因素与美国因素容易发生联动效应,更加大台湾战略处境的不确定性。

  另有两位学者则关注台湾选情。中华文化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林忠山分析指出,在此次选战中,蔡英文采取了安全牌来对抗国民党的经济牌。其所用的选战策略不是抹黑、造谣、诈骗,就是分化、渗透、困扰、颠覆整个选举的正常民主机制。虽然蔡英文这些非法不当的手段有不少人是看得懂的,但是因民进党强占政治资源及媒体,可以全方面操控选举的过程及结果,它根本不怕乱,反而是越乱越好。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徐峰则通过分析“韩国瑜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特点的分析,指出,“韩国瑜现象”的崛起,既是岛内社会矛盾发展演变的内在呈现,也是世界范围内非典型政治人物主导政治潮流的表现。当前,蔡英文吃定了国民党内部矛盾,动用各种手段对韩抹黑,实行“极限施压”,试图将韩的支持度压制在低位,扼杀其“一人救全党”的选举能量,造成国民党分裂,从中获利。但从“九合一”选举和党内“总统”初选来看,韩最终得票都远高于之前的民调,这一事实说明韩能藉平时沉默的庶民支持者,展现选举的爆发力。只要韩不犯“致命错误”,回归“接地气”、“顾民生”形象,挺过艰难阶段,或有谷底回升的转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