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网评:巴以冲突再升级,双方深陷“囚徒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8-08-15 00:15:20


  中评社北京8月14日电/网评:巴以冲突再升级,双方均深陷“囚徒困境”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丛培影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以色列海法大学亚洲研究系博士后

   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几十枚导弹、火箭弹和迫击炮弹,造成多名以色列军民伤亡。以色列对此做出回应,对加沙地带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和导弹袭击,导致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自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巴以之间的冲突在70年间从未间断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巴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累积、日趋复杂,越来越难以找到最终解决办法。两个社会对无休止的冲突与对立早已厌倦,但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又难以做出让步。虽然国际社会和当事双方都在努力寻求实现和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都收效甚微,旷日持久的对立和冲突使巴以双方沦为两个“囚徒”。

   以加沙地带为例,在2007年哈马斯夺取实际控制权后,以色列为限制其影响力开始对这一地区实施全面封锁,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的出入。十余年的封锁导致加沙地带物资匮乏,经济状况恶化,加沙地带的居民就此成了“现实囚徒”。

   据加沙地带工商会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地的失业率高达46%,贫困率高达65%,联合国此前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加沙地带急需的医疗、教育和电力资源供应严重匮乏,并认定到2020年加沙地带将不适合人类居住。由于生活条件不断恶化,200万加沙居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对未来十分绝望,认为被“囚禁”的苦难生活将无尽无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去冲破“牢笼”。从3月底,在加沙边界持续发生的巴以冲突已经造成超过150人死亡,1.7万人受伤。

   表面上看,以色列在冲突中全面占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旷日持久的对立冲突使以色列社会充满焦虑和不安,以色列更像是一群“精神囚徒”。

   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的“全胜记录”,使整个社会对失利的容忍度几乎降低为零,政府因此面临更大的压力。当地民众在谈及他们的三大主要敌人: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都会义愤填膺,表示政府应该更加果断、强硬。“怼回去”几乎是以色列社会的共识,即只要遭到攻击,必须进行更猛烈回击。

   然而,猛烈回击却没能改善以色列社会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在加沙附近的城市中,到处都能看到避难所。为了减少安全风险,当地居民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户外活动。他们已经习惯了室内生活,防空警报和紧急撤离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交流中,也能感受到当地居民平静外表下的紧张和焦虑。毕竟,危险就在眼前,每天都可能面临生死考验。在哈马斯此轮袭击中,很多当事人表示整夜没有合眼。他们的愿望十分简单,只是期待生活能多一分平静。

   “囚徒”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是双方对彼此的误解。与此同时,在外界看待和理解巴以问题时,有时候会有出现一些认知误区。避免陷入这些误区,才能更加深刻体会到和平协议对缓解巴以冲突的关键意义。

   第一,不能把哈马斯简单地界定为恐怖主义。以色列、美国和欧洲国家将哈马斯列入恐怖主义名单具有很强的国内政治因素考虑,也反映出其对以色列平民袭击的立场和态度。
   哈马斯更应该被看作是“政治伊斯兰”的典型代表,它融合了政治诉求和宗教信仰,是巴勒斯坦地区重要的政治派别,尤其在加沙地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动员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社会公共服务,并已深深扎根于巴勒斯坦社会当中。以色列政治精英对此十分清楚,单纯通过武力打击手段根本无法实现最终和平,政府和军方频繁的强硬表态更多是在做“政治宣誓”,旨在增强民众信心。

   第二,不能过于迷信以色列的防御能力。以色列具有先进的反导“铁穹”防御系统,但“铁穹”的主要功能是提振信心,而系统本身存在一些破绽。首先,“铁穹”的防御能力和袭击密度存在很大关联性。如果加沙地区的火箭弹密集发射,“铁穹”只能保证人口稠密地区的安全,无法确保拦截所有火箭弹。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多次强调,民众不能对“铁穹”的防护有效性抱有“幻想”,它并不能彻底解除火箭弹威胁。其次,“铁穹”防御成本高昂,和发动袭击成本不成正比。据以色列当地学者介绍,“铁穹”进行一次成功拦截的成本为11万美元左右,而来自加沙“卡萨姆”火箭弹的成本仅为500美元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铁穹”绝对是一个“烧钱”的防御系统,过多使用并严重依赖,会影响以色列经济发展。

   目前,在埃及的调停下,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了互谅备忘录,旨在加沙局势重回平静。在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双方能够达成暂时停火协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如果双方能够在适当条件下达成更长期的停火协议,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才能得到不断缓解。

   (来源:中国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