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汪爷爷讲故事之二十七讲:台湾西学堂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7-03-16 00:51:46


刘铭传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电(作者 汪毅夫)连横《台湾通史》(1922)记:“当是时,百事俱兴,农工路矿,次第举办,而多借才异国。铭传乃为树人之计,(光绪)十二年先设电报学堂于大稻埕,以习其艺;十六年又设西学堂于城内,聘西人为教习,择全台聪慧之子弟而教之。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又以本国教习四名,分课汉文及各课程。学生俱给官费,每年约用一万余两,成效大卓,台湾教育为之一新。

  这里所记,有两个失误。“先设”的是台湾西学堂而非台湾电报学堂;“先设”的时间是光绪十三年(1887)而不是“光绪十二年”(1886)。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996)记:刘铭传于“1887年在台北大稻埕创立西学堂,先后聘请洋教习2人,汉教习4人,于西学余暇兼课中国经史文字,使内外通贯,培养通晓近代科学、善于对外交涉的人才。第一期招收20余人,至1891年共培养60多人。1890年,大稻埕设立电报学堂,拔取西学堂之优秀学生18人,转入电报学堂,为电报局培养技术人才”。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洋务派设立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创于1862年的北京同文馆,第二个是创于1863年的上海同文馆(全称“上海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同文馆”,后改名为“上海广方言馆”)。第三个是创于1864年的“广州同文馆”,第四个便是创于1887年的台湾西学堂(同年创立的还有“新疆俄文馆”)。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1936)谓:“有了某种教育思潮才能产生某种教育”。台湾西学馆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办理的,其课程设置、教习聘用及生徒培养方向莫不以此为要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