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两岸媒体赴淮阳 拜谒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http://www.CRNTT.com   2019-04-12 00:29:04


太昊陵(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郑州4月12日电(记者 海涵)伏羲和女娃的故事大概是每个中华儿女在童年时期就听过的传说。11日上午,两岸媒体姓氏寻根联合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河南省淮阳县的太昊伏羲陵,感受伏羲文化。

  两岸媒体姓氏寻根联合采访活动由河南省台办主办,其主题为“传承中华文化暨寻找乡愁”,中评社、联合报、旺报、中天电视台、台湾导报、指传媒、冠腾传媒、民生新闻网、新华社、凤凰网、中新社、国际在线、华夏经纬网、台声杂志社、梨视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网等18家媒体受邀参加报道。

  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2017年,太昊陵被设为河南省对台交流基地。

  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颁诏“禁民刍牧”。五代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禁民樵采耕犁。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置守陵户,诏示三年一祭,牲用太牢,造祭器。乾德四年(公元966年),诏立陵庙,置守陵户五,春秋祀以太牢,御书祝版;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又增守陵户二,以朱襄、昊英配祀。此后,陵与庙祀.日见崇隆并有御祭。元朝,祀事不修,庙貌渐毁,至元末已荡然无存.宋以前的建筑仅留下一块传为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巾书的墓碑。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四年,驾幸陈(今淮阳),御制祝文致祭。八年,遣官行视陵寝。九年,复置守陵户。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知州张志道奏立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等房;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复加修葺,立后殿、钟鼓楼、斋宿房,又作三清观;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增高钟鼓楼、彩绘殿宇;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输币三千金,又大修之;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至此,内外城垣,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定成格局。

  太昊陵背后的伏羲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6500年前,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礼数以导文,造干戈而饰武;作甲历以分四时,刻书契而代结绳;结网罟,以教民渔猎;兴庖厨,始变茹腥之食;制嫁娶,革除群婚之弊;定姓氏,以正人伦之本;造琴瑟,开礼乐之大化;养牺牲,创原始畜牧之先河;特别是他仰观俯察,中观万物,始画八卦,开启了人类智慧之源,升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以龙纪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大统一。

  伏羲文化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一、伏羲文化的基础正姓氏,制嫁娶;二、伏羲文化的根本是伏羲结网罟、养牺牲;三、伏羲文化的精髓是始画八卦;四、伏羲文化的精神是龙的精神。

  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太昊陵近年来也见证着众多两岸交流往事。比如,2012年9月,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到太昊陵参访,他说,天地是本,伏羲是根,太昊陵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之所在;2016年10月10日、2017年3月24日,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台湾劳动党主席、台湾百姓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吴荣元,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先后两次率团到太昊陵参访,并于2017年3月24在太昊陵举办海峡两岸中华姓氏文化周口研讨会,全国台联副主席杨毅周、省台办副主任尚润泽、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翔南、周口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方婷等出席活动,海峡两岸专家百余人与会等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