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中评现场:涉港学者齐聚申城 献治港良策
http://www.CRNTT.com   2017-04-15 01:11:47


会议现场。(中评社 兰忠伟摄)
  中评社上海4月15日电(记者 兰忠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14日举办“香港回归二十年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数十位涉港问题专家齐聚申城,就香港选举后的政治形势,以及“一国两制”在香港面临的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

  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邵善波在会议中指出,香港自回归以来相当程度上维持着原有的经济体系、生活方式,但是香港回归十几年后,出现了“港独”问题,但“港独”不是香港最大的问题,而是主要问题中所产生的一个小问题。“港独”完全没有前途,亦没有可能性,但是必须要处理。

  香港中联办研究部副部长李光祥指出,“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实践当中遇到困难和挑战在所难免。但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坚持“一国两制”不动摇、不变形、不走样,凭着这三步,“一国两制”会不断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认为,本土化和民主化如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应该给予祝福。倘若本土化和民主化朝着另外的极端方向发展也不必过度忧虑,因为这种发展必然有一种纠正的内动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俞新天表示,中华民族面临伟大复兴的最好时机,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作用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大;“一国两制”的设计是必要的,是制度的多元化,但是对于国家的认同是不能多元化的,我们必须要有统一、整合的认同,认同民族、认同国家,因此要争取在多元化基础上的统一性,要针对香港中产阶级社会、中产阶级的现实情况和诉求来进行国家认同的工作,要创造出许多的途径来促进双方的参与,进而才能促进融合,才能有认同。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主任胡伟星说到,“一国两制”实践20年来,保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其设计是基于香港和内地的最大公约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两地在制度安排上能够平稳的发展和共存,并且互相包容。“一国两制”不是一个封闭、最终极的制度设计,是开放、不断地与时俱进加以改进的制度设计。2047年以后还可以做很多制度上的微调和改变,最终港人还是要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国家认同的怀抱里。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邹平学认为,香港问题的最差最坏情况应该过去了,在治港工作当中所有的问题也已经暴露在了台面上。最大的挑战或者最大问题是治港缺乏有效制度的应对,观念制度策略理论方面的准备严重不足。《基本法》对于人心稳定,对于回归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时过境迁,需要有效反思。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世海表示,香港生活指数下降,成为香港生活不稳定的经济基础,香港基尼系数逐步扩大,阶级关系紧张,而劳工草根阶级以及后代流动空间很狭小,因此要密切关注劳工阶级的利益需求。此外,目前香港的立法会选举和区议会选举,草根阶级已经成为了选举的主力军,原因有两点:第一,他们参政欲望特别高,希望通过民主把自己的人推进立法会、区议会影响公共政策;第二,和他们居住有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